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概述 | 第17-22页 |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社会管理 | 第17页 |
·公众参与 | 第17-18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哈贝马斯的“危机理论” | 第19页 |
·庞德的社会控制论 | 第19-20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 | 第20-22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提高社会管理效力的重要途径 | 第20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形式 | 第20-21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 第21-22页 |
第3章 社会管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8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形势 | 第22-28页 |
·社会管理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 | 第22-25页 |
·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 | 第25-28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问题 | 第28-35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体制不畅 | 第28-31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 第31-32页 |
·参与社会管理的公众主体自身能力不足 | 第32-34页 |
·政府与公众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目标冲突 | 第34-35页 |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民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 第35-36页 |
·政府职能还未充分转变 | 第36-37页 |
·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 第37页 |
·社会管理体制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4章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对我国的借鉴 | 第38-41页 |
·发达国家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 第38-39页 |
·政府十分重视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 | 第38页 |
·公众广泛参与地方的社会管理 | 第38-39页 |
·民间组织与政府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 第39页 |
·为公众提供参与社会管理的专业知识 | 第39页 |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启示 | 第39-41页 |
·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 | 第40页 |
·注重对社会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 第40页 |
·支持公众以一定的形式参与社会管理以实现居民自治 | 第40-41页 |
第5章 促进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制体系 | 第41-43页 |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 第41页 |
·降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门槛 | 第41-42页 |
·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 | 第42-43页 |
·培育参与社会管理的公众能力 | 第43-45页 |
·增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意识 | 第43页 |
·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 第43-44页 |
·加强社会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44页 |
·提高公众自我管理能力 | 第44-45页 |
·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 | 第45-46页 |
·发挥人民团体的社会管理职能 | 第45页 |
·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能 | 第45-46页 |
·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 | 第46页 |
·加强政府与公众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协同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