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凌动的掌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硬件系统与开发环境 | 第13-14页 |
·软件算法设计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掌纹识别相关知识简介 | 第18-42页 |
·生物识别技术 | 第18-20页 |
·生物识别技术简介 | 第18页 |
·几种生物识别技术比较 | 第18-19页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19-20页 |
·掌纹结构与特征 | 第20-21页 |
·屈肌纹 | 第20页 |
·脊线 | 第20页 |
·褶皱 | 第20-21页 |
·其它掌纹特征 | 第21页 |
·掌纹的采集 | 第21-22页 |
·掌纹图像的预处理 | 第22-29页 |
·图像灰度化 | 第22-23页 |
·图像二值化 | 第23-24页 |
·提取轮廓线 | 第24-25页 |
·定位关键点 | 第25-27页 |
·提取ROI | 第27-28页 |
·图像增强 | 第28-29页 |
·掌纹图像的特征提取 | 第29-34页 |
·基于结构的提取 | 第29页 |
·基于时频分析的特征提取 | 第29-33页 |
·基于统计的特征提取 | 第33页 |
·基于子空间的特征提取 | 第33-34页 |
·掌纹匹配 | 第34-38页 |
·统计图像识别 | 第35-36页 |
·句法图像识别 | 第36-37页 |
·模糊图像识别 | 第37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器 | 第37-38页 |
·生物身份识别评价标准 | 第38-39页 |
·UP-Atom510嵌入式平台 | 第39-40页 |
·UP-Atom510平台接口及扩展 | 第39页 |
·UP-Atom510软件平台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掌纹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 第42-46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功能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性能需求分析 | 第43页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3-45页 |
·硬件设计方案 | 第43-44页 |
·软件设计方案 | 第44-45页 |
·系统环境 | 第45页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45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掌纹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6-71页 |
·掌纹采集 | 第46-47页 |
·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46-47页 |
·实现中须注意的细节 | 第47页 |
·掌纹识别系统功能设计 | 第47-49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47页 |
·操作逻辑关联 | 第47-48页 |
·软件处理流程设计 | 第48-49页 |
·掌纹采集设计与实现 | 第49-50页 |
·监视模块 | 第49-50页 |
·拍照功能 | 第50页 |
·掌纹图像预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50-63页 |
·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 | 第50-51页 |
·灰度图像二值化 | 第51-54页 |
·提取轮廓线与去噪处理 | 第54-57页 |
·定位关键点 | 第57-58页 |
·定位关键区域 | 第58-60页 |
·灰度增强 | 第60-62页 |
·截取ROI | 第62-63页 |
·小波变换 | 第63-65页 |
·特征提取的设计与实现 | 第65-66页 |
·用户信息注册 | 第66页 |
·BP神经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 第66-69页 |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 第66-68页 |
·使用BP神经网络识别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71-77页 |
·系统功能测试 | 第71-73页 |
·采集模块测试 | 第71页 |
·注册模块测试 | 第71-72页 |
·识别模块测试 | 第72-73页 |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3-77页 |
·实时性测试 | 第73-74页 |
·健壮性测试 | 第74-77页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7-79页 |
·总结 | 第77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