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防冰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输电线路覆冰的类型 | 第11-13页 |
·按覆冰特性分类 | 第11页 |
·按覆冰形成机理分类 | 第11-12页 |
·按覆冰增长过程分类 | 第12页 |
·按覆冰形状分类 | 第12-13页 |
·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 | 第13-14页 |
·国内外防覆冰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避免线路穿越易覆冰区域 | 第14页 |
·临界电流防冰法 | 第14-15页 |
·涂抹憎水性材料 | 第15页 |
·微波防冰技术 | 第15页 |
·覆冰预测模型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输电线路防冰研究 | 第17-26页 |
·覆冰预测模型 | 第17-20页 |
·雨淞覆冰模型 | 第17-19页 |
·雾淞覆冰模型 | 第19-20页 |
·导线表面热平衡分析 | 第20-22页 |
·防覆冰临界电流的仿真计算 | 第22-25页 |
·湿增长过程分析 | 第22页 |
·干增长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干湿增长转变的临界条件 | 第23-24页 |
·覆冰临界电流公式的推导 | 第24页 |
·三种型号导线的覆冰临界电流仿真计算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线路覆冰试验及其分析 | 第26-40页 |
·人工气候室简介 | 第26页 |
·架空地线的覆冰增长试验 | 第26-29页 |
·导线覆冰临界融冰电流试验 | 第29-32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2-38页 |
·回归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3-35页 |
·数据拟合处理 | 第35页 |
·基于趋势外推法的动态趋势模型 | 第35-37页 |
·覆冰增长模型的修正 | 第37-38页 |
·地线覆冰试验结论 | 第38页 |
·导线覆冰临界融冰电流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湖南冰灾成因及覆冰监测系统 | 第40-57页 |
·湖南冰灾气候背景 | 第40-41页 |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 第40页 |
·拉尼娜事件处于发展阶段 | 第40页 |
·湖南气温持续多年正距平 | 第40-41页 |
·冰灾发生气象原因 | 第41-43页 |
·湖南特殊的地形 | 第41页 |
·寒潮的爆发 | 第41页 |
·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 | 第41-42页 |
·强大的冷高压稳定少变 | 第42页 |
·强大的逆温层保证了过冷水滴的供应 | 第42页 |
·边界层锋区稳定维持 | 第42-43页 |
·历史冰灾分析 | 第43-45页 |
·湖南雨凇总体分布 | 第43页 |
·建国以来共发生了四次特别严重覆冰 | 第43-44页 |
·四次特别严重雨凇年份最低温度情况 | 第44-45页 |
·总结的相关规律 | 第45-46页 |
·湖南已进入一个雨凇多发期 | 第45页 |
·气温和降水与雨凇的关系 | 第45-46页 |
·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 | 第46-47页 |
·覆冰监测站布点情况 | 第46-47页 |
·湖南地区典型微地形覆冰气象观测结果 | 第47页 |
·湖南地区输电线路运行监测系统 | 第47-51页 |
·系统组成 | 第48页 |
·气象环境的监测 | 第48-49页 |
·导地线运行状态监测 | 第49-50页 |
·杆塔应力监测 | 第50-51页 |
·覆冰厚度自动识别技术 | 第51-54页 |
·冰区图自动绘制及覆冰预警图自动生成 | 第54-55页 |
·电网覆冰预报方法简介 | 第55-56页 |
·电网覆冰长期预报方法 | 第55页 |
·电网覆冰中期预报方法 | 第55页 |
·电网覆冰短期预报方法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