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5页 |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9页 |
| 二 有关学术史回顾 | 第9-13页 |
| 三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3-14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五 可能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14页 |
| 六 不足点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区域概况和自然灾害概述 | 第15-23页 |
| 第一节 区域概况 | 第15-19页 |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5页 |
| 人文地理环境 | 第15-17页 |
| 建制沿革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自然灾害概述 | 第19-23页 |
| 相关理论介绍和相关概念引入 | 第19-20页 |
| 相关方法介绍 | 第20-21页 |
| 明清时期陇南地区自然灾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干旱、水涝、冰雹灾害 | 第23-36页 |
| 第一节 资料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干旱灾害 | 第24-29页 |
| 一 干旱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 | 第24-27页 |
| 二 重大旱灾举例 | 第27-29页 |
| 第三节 水涝灾害 | 第29-33页 |
| 一 水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 二 重大涝灾举例 | 第32-33页 |
| 第四节 冰雹灾害 | 第33-36页 |
| 第三章 地震灾害 | 第36-48页 |
| 一 历史地震资料的搜集和汇编 | 第36-37页 |
| 二 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应用和历史地震研究 | 第37-39页 |
| 三 明清时期陇南地区地震统计分析 | 第39页 |
| 四 1879年7月1日武都南地震烈度和震级考析 | 第39-48页 |
| 第四章 其他灾害 | 第48-51页 |
| 一 雷电、风沙、霜冻、异常冷暖 | 第48页 |
| 二 滑坡、泥石流 | 第48-49页 |
| 三 病虫害、鼠灾、瘟疫、畜疫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明清时期陇南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51-59页 |
| 一 明清时期陇南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特征 | 第51-52页 |
| 二 明清时期陇南地区自然灾害原因分析 | 第52-59页 |
| 自然原因 | 第52-54页 |
| 社会因素 | 第54-59页 |
| 附录一 | 第59-69页 |
| 附录二 | 第69-74页 |
| 附录三 | 第74-77页 |
| 附录四 | 第77-78页 |
| 附录五 | 第78-79页 |
| 附录六 | 第79-82页 |
| 附录七 | 第82-83页 |
| 附录八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后记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