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讨 | 第9-10页 |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0-11页 |
·关于能源富集区和谐社会建设中利益矛盾的分析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 | 第14-24页 |
·和谐社会的代表性观点 | 第14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14-16页 |
·社会和谐社会是经济发达、共同富裕的社会 | 第14-15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重视生态平衡的社会 | 第15页 |
·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 | 第15-16页 |
·和谐社会是各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 第16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 第16-17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17-20页 |
·儒家的“和为贵”思想 | 第17-18页 |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 第18-20页 |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20-22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 | 第20-21页 |
·列宁的社会和谐思想 | 第21-22页 |
·中国四代领导人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22-24页 |
·毛泽东的社会和谐思想 | 第22页 |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22页 |
·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22-23页 |
·胡锦涛的和谐社会思想 | 第23-24页 |
3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社会建设现状 | 第24-38页 |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会建设的成就 | 第24-28页 |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 第24页 |
·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 第24-25页 |
·城乡区域互动并进 | 第25-27页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第27页 |
·自然环境建设成就斐然 | 第27-28页 |
·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 第28页 |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8-38页 |
·经济社会结构失衡 | 第28-33页 |
·科教、文卫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 第33-34页 |
·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 第34-35页 |
·社会保障覆盖不全面 | 第35-37页 |
·治安防范工作不到位 | 第37-38页 |
4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社会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8-42页 |
·税费改革滞后,地方财政能力有限 | 第38页 |
·政府调控力度不足,结构失衡积重难返 | 第38-39页 |
·资源开采技术落后,开发利用制度缺陷 | 第39-40页 |
·社会发展资金支持不够,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 第40-41页 |
·矿业权制度不完善,生态损失难以弥补 | 第41页 |
·社会治安设施薄弱,指挥中心作用未充分发挥 | 第41-42页 |
5 促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2-49页 |
·改革财税制度,合理分配财权 | 第42-43页 |
·改革和完善现行财政预算体制 | 第42页 |
·一视同仁实行合理公平的税收制度 | 第42-43页 |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 第43-44页 |
·撤乡并镇、区域协调,缩小城乡差距 | 第43-44页 |
·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实现共同发展 | 第44页 |
·健全劳动力培训转移机制,促进农业人口有序就业 | 第44页 |
·改革矿业权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44-46页 |
·建立环境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圈 | 第44-45页 |
·设立专项投入资金,改善榆林环境污染 | 第45页 |
·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偿开发能源资源 | 第45-46页 |
·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升经济调控能力 | 第46-47页 |
·强化政府能力建设,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 第46页 |
·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人才的选拔机制 | 第46-47页 |
·提高政府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 | 第47页 |
·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犯罪行为 | 第47-49页 |
·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构筑社区治安管控网络 | 第47页 |
·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 第47-48页 |
·发挥治安防控整体功能,构筑群防群治网络 | 第48页 |
·加强领导,扎实抓好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建设 | 第48-49页 |
6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