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4页 |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产融结合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对宏观总体特征的描述 | 第15页 |
·对资本职能的描述 | 第15-16页 |
·国内外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国外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国内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产融结合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企业理论与产融组织一体化 | 第18-19页 |
·信息理论与产融信息非对称性 | 第19页 |
·信用理论与产融债权债务契约式结合 | 第19-20页 |
·资本结构理论与产融企业控制权配置 | 第20-21页 |
·产融结合的主要风险 | 第21-22页 |
·整合风险 | 第21页 |
·内部交易风险 | 第21页 |
·风险的传递 | 第21-22页 |
·监管真空 | 第22页 |
·产融结合路径以及法律条款的约束 | 第22-24页 |
·产融结合路径之一:"由产到融" | 第22-23页 |
·产融结合路径之二:"由融到产" | 第23-24页 |
第3章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 | 第24-28页 |
·托宾Q理论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套利的基础 | 第24-26页 |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模型 | 第26-28页 |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6页 |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过程 | 第26页 |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博弈后结论 | 第26-28页 |
第4章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实证分析 | 第28-56页 |
·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特征分析 | 第28-36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 第28-29页 |
·变量度量 | 第29-30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30-36页 |
·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应分析 | 第36-56页 |
·产融结合模式总体经济效应分析 | 第37页 |
·主要产融结合模式经济效应分析 | 第37-56页 |
第5章 发展我国产融结合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第56-65页 |
·我国产融结合问题的总体对策及建议 | 第56-60页 |
·我国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应为双向结合模式 | 第56-57页 |
·完善资本市场,实行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的优势 | 第57-58页 |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 | 第58-59页 |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 第59-60页 |
·加快我国上市公司与银行进行产融结合的制度建设 | 第60-65页 |
·加快我国上市公司与银行进行产融结合的外部制度建设 | 第60-62页 |
·加快我国上市公司与银行进行产融结合的内部制度建设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