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老戏新唱的成功实践 | 第8-22页 |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 第9-14页 |
二、《碧玉簪》 | 第14-17页 |
三、《盘夫索夫》 | 第17-20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理论建树 | 第22-28页 |
一、黄沙的剧种风格论 | 第22-24页 |
二、黄沙的戏曲艺术虚实论 | 第24-27页 |
三、黄沙的剧本基础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培养新人 | 第28-32页 |
余论 | 第32-35页 |
附录一 采访摘要 | 第35-40页 |
附录二 黄沙导演创作年表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