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Summary | 第7-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1 藏系绵羊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 2 藏系绵羊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形态学遗传标记 | 第12-13页 |
| ·细胞学遗传标记 | 第13页 |
| ·生化遗传标记 | 第13-14页 |
| ·分子遗传标记 | 第14-18页 |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14-15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 第15-16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16页 |
| ·微卫星标记(SSR) | 第16-17页 |
| ·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SNPs) | 第17-18页 |
| 3 微卫星标记 | 第18-26页 |
| ·微卫星标记的类型 | 第18页 |
| ·微卫星DNA 的结构特点 | 第18-20页 |
| ·微卫星产生的机制 | 第20-21页 |
| ·微卫星标记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6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6-54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 ·基因组DNA 检测 | 第35页 |
| ·PCR 产物检测 | 第35-38页 |
|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检测 | 第38-43页 |
| ·群体间遗传结构分析 | 第43-46页 |
| 3 讨论 | 第46-53页 |
| ·样本含量 | 第46页 |
| ·影响PCR 扩增反应的因素 | 第46-49页 |
| ·模板的质量和用量 | 第46-47页 |
| ·引物的选择及浓度 | 第47页 |
| ·DNA 聚合酶的选择和用量 | 第47-48页 |
| ·镁离子(Mg~(2+))和dNTP 浓度的确定 | 第48页 |
| ·退火温度(Tm) | 第48页 |
| ·PCR 循环次数 | 第48-49页 |
| ·基因型判读 | 第49页 |
|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9-50页 |
| ·群体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 第50-51页 |
| ·藏系绵羊的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 | 第51-53页 |
| ·系统选育,提高生产性能 | 第51-52页 |
| ·建立育种核心群,加强育种工作 | 第52页 |
|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搞好技术培训,加强保种工作 | 第52页 |
| ·加大现代生物技术保种的力度 | 第52-53页 |
| 4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缩写词英汉对照表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 导师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