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21页 |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7页 |
| 三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 四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8-21页 |
|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理论溯源 | 第21-27页 |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 第21-23页 |
| (一) 宗教本质观 | 第21-22页 |
| (二) 宗教价值观 | 第22页 |
| (三) 宗教历史观 | 第22-23页 |
| 二 列宁主义宗教观 | 第23-27页 |
| (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 | 第23-24页 |
| (二)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 | 第24-27页 |
| 第二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基本内容 | 第27-49页 |
| 一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初步形成——毛泽东的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 第27-34页 |
| (一) 中国宗教国情的历史特点 | 第28-30页 |
| (二) 毛泽东的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形成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 | 第30-31页 |
| (三) 毛泽东的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 第31-33页 |
| (四)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确立和与宗教界爱国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 | 第33-34页 |
| 二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 第34-39页 |
| (一) 邓小平的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34-36页 |
| (二) 邓小平对于宗教的本质和特点的新认识 | 第36-37页 |
| (三) 邓小平强调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爱国宗教组织作用的重要性 | 第37-38页 |
| (四) 邓小平时期党处理宗教问题的正确方针政策 | 第38-39页 |
| 三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完善——江泽民的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 第39-43页 |
| (一) 江泽民对宗教基本问题的和宗教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 第40-41页 |
| (二) 江泽民时期党的宗教政策方针 | 第41-43页 |
| 四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开拓创新——胡锦涛的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 第43-49页 |
| (一) 建立宗教和谐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4页 |
| (二) 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 第44-46页 |
| (三) 从巩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高度,进一步要求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 第46-49页 |
| 第三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是逻辑严密的体系 | 第49-51页 |
| 一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基础层次 | 第49页 |
| 二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应用层次 | 第49-50页 |
| 三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是基础层次和应用层次的有机结合 | 第50-51页 |
| 第四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的当代价值 | 第51-55页 |
| 一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第51-52页 |
| 二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 第52-53页 |
| 三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 第53-55页 |
| 第五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 第55-61页 |
| 一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 第55-57页 |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时代性 | 第55-56页 |
| (二) 列宁宗教观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宗教观结合时代性与时俱进的产物 | 第56页 |
| (三)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结晶 | 第56-57页 |
| 二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 第57-61页 |
| (一) 客观、科学地对待信教人数持续增长、信教群众结构发生变化 | 第57-58页 |
| (二) 严格区别宗教与邪教以及封建迷信活动、打击极端宗教势力 | 第58页 |
| (三) 认真研究依法管理宗教存在的问题,加快宗教立法进程 | 第58-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