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工艺论文--煤气净制论文

超(亚)临界水浸渍法制备锰基中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第11-27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热煤气脱硫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炉外热煤气脱硫技术第12页
     ·炉内热煤气脱硫技术第12页
     ·电化学脱硫技术第12-13页
     ·膜分离脱硫技术第13页
   ·中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第13-19页
     ·单一金属氧化物第14-18页
       ·氧化铁第14页
       ·氧化钙第14-15页
       ·氧化锌第15-16页
       ·氧化锰第16-17页
       ·氧化铜第17页
       ·氧化铈第17-18页
     ·复合金属氧化物第18-19页
       ·铁酸锌第18页
       ·钛酸锌第18-19页
   ·中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方法第19-21页
     ·机械混合法第19-20页
     ·浸渍法第20页
     ·沉淀法第20-21页
   ·硫化过程中的气氛效应第21-22页
     ·H_2的影响第21页
     ·H_2O的影响第21-22页
     ·含碳气体的影响第22页
       ·积炭反应第22页
       ·水煤气变换反应第22页
   ·脱硫剂的再生第22-23页
   ·超(亚)临界水热合成反应概述第23-25页
     ·超(亚)临界水的性质第24页
     ·超(亚)临界水热合成反应第24-25页
   ·目前中高温煤气脱硫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脱硫剂的制备、硫化及表征方法第27-33页
   ·脱硫剂的制备第27-28页
     ·脱硫剂制备装置第27页
     ·脱硫剂制备方法第27-28页
   ·脱硫剂的硫化第28-30页
     ·H_2S气体的配制第28页
     ·脱硫剂的硫化装置第28-29页
     ·质量流量计的标定第29-30页
     ·硫化、再生条件第30页
   ·脱硫剂的活性评价指标第30页
   ·脱硫剂的表征方法第30-33页
第三章 不同前驱体制备脱硫剂脱硫活性的研究第33-47页
   ·前驱体对脱硫剂的脱硫活性影响第33-45页
     ·前驱体浓度对锰基脱硫剂脱硫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锰氧化物的上载量分析第36-37页
     ·金属氧化物的分散性(SEM)分析第37-38页
     ·脱硫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38-39页
     ·脱硫剂的H_2-TPR表征第39-40页
     ·脱硫剂的FT-IR分析第40-41页
     ·脱硫剂的拉曼结果分析第41-42页
     ·脱硫剂的XPS分析第42-43页
     ·前驱体溶液PH值对脱硫剂脱硫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前驱体制备的脱硫剂的机械强度分析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多组份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研究第47-55页
   ·双组份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效果第47-52页
     ·制备温度对锰铜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制备时间对锰铜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50页
     ·Mn和Cu比例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双组份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机械性能第51-52页
   ·三组份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效果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γ-Al_2O_3载体预处理和反应气氛对脱硫活性的影响第55-61页
   ·载体预处理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超(亚)临界水对改性前后的氧化铝载体的影响第56-57页
   ·煤气中CO_2和水蒸气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脱硫剂再生性能考察第58-59页
   ·再生后脱硫剂的机械强度表征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第61-63页
   ·结论第61-62页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和设想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尿素柱层析—重结晶提取高纯度茄尼醇
下一篇:铁、钾添加剂对煤热解特征及硫迁移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