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著作权与侵犯著作权犯罪 | 第13-22页 |
第一节 著作权概述 | 第13-16页 |
一、 著作权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6页 |
三、 著作权制度的社会价值 | 第16页 |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概述 | 第16-19页 |
一、 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特点 | 第16-17页 |
二、 侵犯著作权犯罪特点的成因 | 第17-18页 |
三、 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一、 著作权自身特点需要 | 第19-20页 |
二、 刑法保障功能决定 | 第20页 |
三、 经济全球化要求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美著作权刑事保护比较研究 | 第22-35页 |
第一节 中美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历史发展 | 第22-26页 |
一、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历史发展 | 第22-24页 |
二、 美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历史发展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中美著作权刑事保护现状之比较 | 第26-35页 |
一、 价值取向之比较 | 第26-29页 |
二、 立法模式之比较 | 第29-30页 |
三、 保护范围之比较 | 第30-31页 |
四、 罪状设计之比较 | 第31-34页 |
五、 刑罚设置之比较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对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立法的反思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对价值取向的反思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对立法模式的反思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对保护范围的反思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对罪状设计的反思 | 第38-43页 |
一、 对主观方面的反思 | 第38-39页 |
二、 对客观方面的反思 | 第39-43页 |
第五节 对刑罚配置的反思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法完善 | 第45-54页 |
第一节 转变价值取向——个人权利的转向和保护程度的调整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改进立法模式——结合型模式的打造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拓展保护范围——罪种的增设和内容的扩充 | 第47-49页 |
第四节 调整构成要件——条文表述的匡正和部分要件的修改 | 第49-52页 |
一、 对主观方面的调整 | 第49页 |
二、 对客观方面的调整 | 第49-52页 |
第五节 完善刑罚配置——自由刑中心主义的改良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