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和pta基因高代大豆的分子检测及抗蚜性鉴定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34页 |
·转基因植株产业发展状况 | 第9-12页 |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策略 | 第11页 |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 第11-12页 |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方法 | 第12-22页 |
·外源基因整合水平检测 | 第12-14页 |
·外源基因转录水平检测 | 第14-15页 |
·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15-17页 |
·生物鉴定法 | 第17-18页 |
·转基因植株检测的其它技术 | 第18-21页 |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转基因的表达 | 第21页 |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评价和应用前景展望 | 第21-22页 |
·植物抗虫基因的研究和利用 | 第22-29页 |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 第29-32页 |
·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 第30页 |
·昆虫产生抗性 | 第30-31页 |
·标记基因的安全性 | 第31-32页 |
·大豆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展望 | 第3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部分 大豆转基因后代的分子检测 | 第34-47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供试的大豆品种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双价载体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40页 |
·DNA 提取 | 第36-37页 |
·DNA 纯化 | 第37页 |
·DNA 纯度及浓度检测 | 第37页 |
·引物 | 第37-38页 |
·反应体系 | 第38页 |
·反应程序 | 第38-39页 |
·凝胶电泳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转基因大豆定性PCR 扩增产物的结果 | 第40-41页 |
·高代转基因植株后代的PCR 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高代转基因植株后代的单基因分析 | 第42-43页 |
·高代转基因植株后代的双基因分析 | 第43页 |
·高代转基因植株后代的三基因分析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7页 |
·Bar 基因 | 第43-44页 |
·PCR 检测结果三个基因在高代的表现 | 第44页 |
·PCR 检测的假阳性以及降低假阳性方法的探讨 | 第44-45页 |
·分子检测中发生的问题 | 第45页 |
·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 第45-47页 |
第三部分 大豆转基因后代的生物学检测 | 第47-55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试验用品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高代转基因植株后代的抗蚜性的活体检测 | 第50页 |
·高代转基因植株上蚜虫繁殖习性 | 第50页 |
·高代转基因植株后代的抗蚜性的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蚜虫接种后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植株离体检测与活体检测 | 第53-54页 |
·转基因植株上蚜虫繁殖习性 | 第54页 |
·培育多抗性转基因品种 | 第54-55页 |
缩略词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