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0页
     ·选题背景第10页
     ·选题意义第10页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的含义第10-11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10-11页
     ·科学技术评价的含义第11页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的特点第11页
   ·国内外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第11-12页
     ·国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第12页
     ·学术文献整理得出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第12-13页
     ·现有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3页
   ·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指标筛选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指标标准化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指标赋权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现有科学技术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8-20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8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8页
     ·本文的研究框架第18-20页
2 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第20-25页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第20页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第20-21页
     ·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高频指标的海选思路第20页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的可观测原则第20页
     ·指标客观数据的聚类与因子分析筛选思路第20-21页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21-24页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的海选第21-22页
     ·指标筛选前的数据标准化第22页
     ·指标类别提取的R聚类第22-23页
     ·信息含量最大指标筛选的因子分析第23-24页
   ·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第24-25页
3 基于 G1-离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第25-30页
   ·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建立的原理第25页
     ·组合权重的确定第25页
     ·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第25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5-28页
     ·G1法对主观权重的确定第25-26页
     ·离差最大化方法对客观权重的确定第26-27页
     ·基于主客观评价结果偏差最小的组合权重的确定第27-28页
   ·评价指标的评分第28-29页
   ·科技评价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4 科学技术评价的实证研究第30-50页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37页
     ·评价指标的海选第30-32页
     ·样本选取与数据标准化第32-35页
     ·R聚类和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的筛选第35-37页
     ·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第37页
   ·典型省级行政区的科学技术评价第37-42页
     ·G1法对指标主观权重的计算第37-38页
     ·离差最大化方法对指标客观权重的计算第38-39页
     ·基于主客观评价偏差最小的组合权重计算第39-40页
     ·灰色关联度对指标得分的计算第40页
     ·综合评价结果第40-42页
   ·典型省级行政区科技评价结果分析第42-47页
     ·中国科技发展总体特征分析第42-44页
     ·中国14个典型省份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第44-46页
     ·基于权重的影响科技评价影响因素分析第46-47页
   ·对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第47-50页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产出水平提高第47页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第47-48页
     ·促进各地区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2页
   ·主要工作第50页
   ·主要结论第50页
   ·主要创新与特色第50-51页
   ·研究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A 中国14个典型省份科技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第54-55页
附录B 中国14个典型省份科技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结果第55-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宫内窘迫大鼠脑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结合先验知识的分类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