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绪论 | 第6-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9页 |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动力机制研究 | 第6-7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7-8页 |
·适宜绿洲研究 | 第8-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提出 | 第12-15页 |
·土地资源及土地利用模式 | 第12-13页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第13-15页 |
2. 研究区域自然经济特征及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 第15-33页 |
·策勒县自然经济特征 | 第15-16页 |
·策勒县自然环境特征 | 第15-16页 |
·策勒县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页 |
·策勒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特点 | 第16-21页 |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 第16-17页 |
·土地利用特点分析 | 第17-19页 |
·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和利用方向 | 第19-20页 |
·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比较分析 | 第20-21页 |
·策勒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 第21-29页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 第21-23页 |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 第23-27页 |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 第27-29页 |
·分析策勒县土地资源可供潜力及限制性因素 | 第29-31页 |
·策勒县土地资源开发的优势 | 第29-30页 |
·策勒县土地资源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策勒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3-43页 |
·驱动力的定性分析 | 第33-36页 |
·自然驱动力因素 | 第33-34页 |
·人文驱动力因素 | 第34-36页 |
·定量分析 | 第36-41页 |
·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子 | 第37-39页 |
·影响因素 | 第39-41页 |
·耕地变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绿洲土地利用的生态特性及生态问题的成因 | 第43-49页 |
·绿洲土地利用的生态特性 | 第43-45页 |
·绿洲生态系统的圈层结构性以及生态过渡带的重要性 | 第43页 |
·区域荒漠化及绿洲化 | 第43-45页 |
·土地生态特性的成因分析 | 第45-48页 |
·自然因素 | 第45-46页 |
·人类因素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分析及其表现 | 第49-56页 |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正外部性分析 | 第49-52页 |
·提高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 第49-50页 |
·扩大和改善了人类聚集生活的场所,增强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 | 第50-51页 |
·改善了绿洲内的小气候 | 第51-52页 |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外部性分析 | 第52-55页 |
·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 | 第52-53页 |
·土地荒漠化 | 第53-54页 |
·其它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策勒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 第56-75页 |
·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 | 第56-63页 |
·绿洲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理论依据 | 第57-59页 |
·适宜绿洲研究 | 第59-63页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构建 | 第63-69页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 第63-65页 |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分区 | 第65-68页 |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第68-69页 |
·构建绿洲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 第69-74页 |
·构建绿洲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第69-70页 |
·绿洲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