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杂多化合物的组成、结构 | 第12-15页 |
·杂多化合物的研究简史 | 第15页 |
·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 第15-17页 |
·杂多化合物的研究热点 | 第17-19页 |
·杂多化合物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Keggin 结构杂多酸-碘代甲基三苯基鏻盐杂化材料的室温固相合成、表征与性质 | 第22-4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甲基三苯基鏻-Keggin 结构PW_(12) 杂多化合物多面体的室温固相合成 | 第23页 |
·甲基三苯基鏻-Keggin 结构SiW_(12) 杂多化合物多面体的室温固相合成 | 第23页 |
·甲基三苯基鏻-Keggin 结构PMo_(12) 杂多化合物多面体的室温固相合成 | 第23页 |
·甲基三苯基鏻-Keggin 结构PW_(12) 杂多化合物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 | 第23-24页 |
·甲基三苯基鏻-Keggin 结构PW_(12) 杂多化合物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 | 第24页 |
·甲基三苯基鏻-Keggin 结构PMo_(12) 杂多化合物粉体的室温固相合成 | 第24页 |
·甲基三苯基鏻-Keggin 结构PMo_(12) 杂多化合物多面体和粉体混合物的室温固相合成 | 第24页 |
·抑菌实验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8页 |
·热重及元素分析 | 第25-28页 |
·XRD 分析 | 第28-30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2页 |
·SEM 分析 | 第32-35页 |
·低热(室温)固相化学反应相关机理及本实验体系反应机理探讨 | 第35-36页 |
·产物固体荧光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抑菌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无机-有机杂多化合物(TU)_(12)Zn_2SiW_(12)O_(40)·2H_2O 的6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质 | 第40-5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草酸锌(ZnC_2O_4·2H_2O)的合成 | 第41页 |
·碱式碳酸锌(Zn(CO_3)_2(OH)_6)的合成 | 第41页 |
·用醋酸锌(Zn(CH_3COO)_2·2H_2O)合成杂化材料 | 第41-42页 |
·用碱式碳酸锌(Zn(CO_3)_2(OH)_6)合成杂化材料 | 第42页 |
·用草酸锌(ZnC_2O_4·2H_2O)合成杂化材料 | 第42页 |
·含有化合物I 的碳糊电极(I-CPE)制备 | 第42页 |
·含有化合物I 的I/PVA/GC 电极制备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8页 |
·反应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5页 |
·反应产物的XRD 分析 | 第45-47页 |
·反应产物的TG-DSC 分析 | 第47-50页 |
·反应产物的SEM 分析 | 第50-51页 |
·I-CPE 的电化学性质 | 第51-54页 |
·I-CPE 在水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51-53页 |
·I-CPE 在硫酸水溶液中对亚硝酸根的还原 | 第53-54页 |
·化合物在I/PVA/GC 电极中的电化学性质 | 第54-58页 |
·I/PVA/GC 电极在硫酸水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54-56页 |
·I/PVA/GC 电极在硫酸水溶液中对亚硝酸根的还原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Keggin 结构磷钼酸-硫脲杂多化合物及其几种含金属离子杂多化合物的合成、表征、电化学性质 | 第59-85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59-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杂多化合物(TU)_6H_3PMo_(12)O_(40)·6.5H_2O 的合成 | 第60页 |
·含金属离子的Keggin 结构磷钼酸-硫脲杂多化合物的合成 | 第60-61页 |
·含钴离子杂多化合物的合成 | 第60页 |
·含镍离子杂多化合物的合成 | 第60-61页 |
·含铜离子杂多化合物的合成 | 第61页 |
·含锌离子杂多化合物的合成 | 第61页 |
·杂多化合物/PVA/GC 薄膜电极的制作 | 第61页 |
·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61-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84页 |
·杂多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2-65页 |
·杂多化合物的XRD 分析 | 第65-66页 |
·杂多化合物的TG-DSC 分析 | 第66-69页 |
·杂多化合物在固态和在PVA 膜中的SEM 分析 | 第69-72页 |
·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72-84页 |
·在酸性溶液中的循环性能 | 第72-74页 |
·不同扫速时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74-77页 |
·不同扫描范围时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77-79页 |
·不同酸度溶液中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 第79-80页 |
·膜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测定 | 第80页 |
·膜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 第80-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本论文的结论、创新之处及建议 | 第85-87页 |
·本论文的结论 | 第85-86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86页 |
·建议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