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客运专线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隧—隧过渡段动力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综述第13-32页
   ·前言第13-15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5-27页
     ·花岗岩残积土的路用特性研究第15-16页
     ·车辆-轨道-路基相互作用研究第16-23页
     ·高速行车的轨道振动特性及试验研究第23-24页
     ·路基材料的动力特性研究第24-27页
   ·无碴轨道的结构型式发展第27-29页
   ·研究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第29-32页
     ·技术路线第29页
     ·主要工作第29-32页
第二章 轨道刚度及材料参数第32-58页
   ·前言第32-34页
   ·轨道整体刚度的基本理论第34-35页
   ·轨道整体刚度计算第35-38页
     ·钢轨允许应力法第35-36页
     ·轨道允许变形法第36页
     ·临界速度法第36-38页
   ·轨道部件刚度的计算第38-44页
     ·武广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型式第38-40页
     ·等效轨道刚度第40-43页
     ·无碴轨道各结构层刚度第43-44页
   ·路基刚度的测试第44-52页
     ·静刚度测试第44-46页
     ·动刚度测试第46-52页
   ·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第52-54页
   ·过渡段的力学分析第54-57页
     ·基本特征第54-55页
     ·模拟工况确定第55-56页
     ·有效长度计算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及轨道力学分析第58-95页
   ·前言第58-59页
   ·车辆-轨道耦合空间时变模型第59-64页
     ·车辆模型第59-62页
     ·无碴轨道模型第62-64页
   ·数学模型第64-77页
     ·客车系统振动方程第64-69页
     ·机车系统振动方程第69-71页
     ·无碴轨道结构振动方程第71-76页
     ·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第76-77页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求解第77-82页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第77-78页
     ·GSTIFF刚性积分算法第78-80页
     ·ADAMS动力学仿真的参数设置第80-82页
   ·低接头轨道力学分析第82-83页
   ·无碴轨道路基地段的力学计算第83-88页
     ·设计荷载和枕上压力计算第84页
     ·叠合梁理论基本原理第84-85页
     ·Eisenmann多层理论第85页
     ·Westergaard静力计算理论第85-88页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动态稳定性第88-93页
     ·概述第88-89页
     ·振速第89-91页
     ·共振第91页
     ·动力剪应变第91-92页
     ·无碴轨道轨下结构动态响应特征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轨下结构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第95-111页
   ·前言第95页
   ·实体单元第95-100页
     ·完全的Lagrangian弱形式第95-97页
     ·实体结构离散化第97-100页
   ·梁和板壳单元第100-107页
     ·Euler-Bernoulli梁单元第101-103页
     ·Timoshenko梁单元第103-105页
     ·Timoshenko板单元第105-107页
   ·弹簧-阻尼单元第107-108页
   ·Drucker-Prager材料第108-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五章 全风化花岗岩及改良土的工程性状第111-129页
   ·概述第111页
   ·全风化花岗岩的成因第111-112页
   ·武广客运专线粤北段全风化花岗岩的基本特性第112-122页
     ·颗粒分析第113页
     ·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第113-115页
     ·物理指标和塑性指数第115-117页
     ·压实特性第117页
     ·CBR强度与膨胀量第117-119页
     ·抗剪强度第119-122页
   ·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的静强度特性第122-128页
     ·试验目的和意义第122页
     ·试验结果的应用第122-123页
     ·改良土无侧限抗压特性第123-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六章 全风化花岗岩及水泥改良土的动力特性第129-161页
   ·前言第129-130页
   ·列车荷载对路基动力作用第130-132页
     ·基床的固有振动频率及动态响应第130-131页
     ·土性条件、加载频率和围压对动应力的影响第131-132页
   ·路基填料和填筑标准第132-135页
     ·基床第132-134页
     ·路基本体和地基第134-135页
   ·动三轴试验设计第135-144页
     ·试验设备第135-136页
     ·试验研究的基本参数第136-138页
     ·试验设计第138-139页
     ·试验步骤第139页
     ·试验方案与结果第139-144页
   ·累积残余应变与加载次数的关系第144-145页
     ·累计塑性应变及其形式第144页
     ·累积残余应变与加载次数的关系第144-145页
   ·全风化花岗岩及改良土的动强度第145-150页
     ·破坏标准的确定第145页
     ·动强度曲线第145-147页
     ·动强度与压实度、围压、含水量的关系第147-148页
     ·水泥改良土的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第148-149页
     ·水泥改良土的动静强度对比第149-150页
   ·全风化花岗岩及水泥改良土的动模量第150-154页
     ·动模量的工程意义第150页
     ·动模量与加载次数的关系第150-152页
     ·动模量与动应力幅值的关系第152-154页
   ·全风化花岗岩及水泥改良土的动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54-159页
     ·全风化花岗岩重塑土第154-156页
     ·全风化花岗岩水泥改良土第156-159页
   ·水泥稳定土改良效果分析第159-160页
     ·动强度对比第159页
     ·动模量对比第159-160页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第七章 客运专线隧-隧过渡段动力分析第161-199页
   ·前言第161页
   ·隧-隧过渡段动力分析技术路线第161-163页
   ·隧-隧过渡段试验工程概况第163-164页
   ·计算参数第164-166页
     ·转向架和车体第164页
     ·线路、车轮和轮轨接触第164-165页
     ·轨下结构第165-166页
   ·车辆、轨道动力响应分析第166-179页
     ·计算模型第166页
     ·折角不平顺+刚性路基第166-174页
     ·折角不平顺+柔性路基第174-176页
     ·PSD不平顺第176-179页
   ·隧-隧过渡段轨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第179-197页
     ·基本假设第180页
     ·结构型式第180-181页
     ·网格划分第181页
     ·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81-182页
     ·问题的描述第182-184页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84-192页
     ·行车速度的影响第192-195页
     ·路基本体填筑材料影响第195-197页
   ·本章小结第197-19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99-204页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199-202页
   ·本文主要创新第202-203页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203-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第214-217页
 (一) 近几年所主持或参加的课题第214-215页
 (二) 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第215-216页
 (三) 出版教材、专著第216页
 (四) 奖励与荣誉第216-217页
致谢第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及其预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