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1章 新兴财经类报纸看重评论 | 第13-18页 |
·《经济观察报》概况 | 第13-14页 |
·突出评论在报纸中的地位 | 第14-18页 |
·时代需要新闻评论 | 第15-16页 |
·突出评论,扬长避短 | 第16-18页 |
第2章 打造独特的评论风格 | 第18-26页 |
·《经济观察报》的读者定位和风格 | 第18-20页 |
·定位于"四有新人" | 第18-19页 |
·"理性、建设性"统领下的报纸风格 | 第19-20页 |
·倡导评论的"建设性" | 第20-22页 |
·关于评论"建设性"的争论 | 第20-21页 |
·双方争论的意义 | 第21-22页 |
·"理性、建设性"在《经济观察报》评论中的体现 | 第22-26页 |
·理性的体现 | 第22-23页 |
·建设性的体现 | 第23-26页 |
第3章 应时而动的文风改革 | 第26-31页 |
·"新时务文体" | 第26-28页 |
·"新时务文体"为何走俏 | 第28-29页 |
·文风改革的综合考量 | 第29-31页 |
第4章 强调评论的个性与人文色彩 | 第31-38页 |
·评论个性鲜明的机制保证 | 第31-33页 |
·推行明星记者制 | 第31页 |
·评论员多由记者兼任 | 第31-32页 |
·重视读者来论 | 第32-33页 |
·评论中的人文色彩和思想性 | 第33-38页 |
·彰显人文精神,软化财经 | 第33-35页 |
·拓宽财经报道领域 | 第35页 |
·强烈的思辨色彩 | 第35-38页 |
第5章 《经济观察报》评论的欠缺及改进建议 | 第38-43页 |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38-41页 |
·专业性过强 | 第38-39页 |
·评论的落点不明 | 第39页 |
·精英意识过于强烈 | 第39-41页 |
·改进措施 | 第41-43页 |
·软化评论,注重文化建设 | 第41页 |
·选好评论的落点,加强新闻性 | 第41页 |
·适当降低目标读者定位,找到平民化与精英化的平衡点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