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进可译串行级连H-ARQ体制的研究与实现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ARQ基本理论 | 第9-10页 |
1.2 级联H-ARQ体制 | 第10-12页 |
1.3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H-ARQ体制 | 第13-22页 |
2.1 基本ARQ体制 | 第13-15页 |
2.2 ARQ体制的性能指标 | 第15-17页 |
2.3 H-ARQ体制 | 第17-20页 |
2.4 H-ARQ体制中的包组合技术 | 第20-21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带有交织器的串行级连码 | 第22-37页 |
3.1 误比特率的联合界 | 第22-24页 |
3.2 串行级联码的误比特率 | 第24-27页 |
3.2.1 串行级联分组码的误比特率限 | 第24-27页 |
3.2.2 串行级联卷级码的误比特率限 | 第27页 |
3.3 级联码的设计 | 第27-33页 |
3.4 串行级联码的迭代译码 | 第33-36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累进可译串行级联H-ARQ体制 | 第37-47页 |
4.1 概述 | 第37页 |
4.2 重传体制设计及原理 | 第37-39页 |
4.2.1 串行级连码编码器 | 第37-38页 |
4.2.2 重传原理 | 第38-39页 |
4.3 串行级连码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4.4 串行级连码的译码 | 第40-42页 |
4.5 性能分析及仿真结果 | 第42-45页 |
4.6 本章结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