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0页 |
第一章 历史街区的构成 | 第10-13页 |
一、 历史街区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 历史街区的基本特征 | 第11-12页 |
三、 历史街区的原则定位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历史街区的认识历程 | 第13-19页 |
一、 历史街区保护构想的确立 | 第13-14页 |
二、 我国历史街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4-17页 |
三、 历史街区的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建构 | 第19-35页 |
一、 保护规划原则与方法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保护方法的细化 | 第19-28页 |
三、 历史街区的保护措施 | 第28-35页 |
(一) 历史建筑本体的保护 | 第29-31页 |
(二) 建筑环境的保护 | 第31-34页 |
(三) 财政的资助和政策优惠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历史街区真实性的保护 | 第35-38页 |
一、 真实性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二、 真实性保护的基本内容 | 第36-37页 |
(一) 历史街区物质形态的保护内容 | 第36-37页 |
(二) 历史街区非物质形态的保护内容 | 第37页 |
三、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更新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历史街区规划方法研究 | 第38-52页 |
一、 规划的缘由 | 第38-39页 |
二、 环境与文化特色分析 | 第39-41页 |
(一) 多元城市形态 | 第39-40页 |
(二) 环境特色分析 | 第40页 |
(三) 独特的城市风貌 | 第40页 |
(四) 地方特色文化 | 第40-41页 |
三、 历史街区的演变 | 第41-43页 |
四、 花园别墅发展概述 | 第43-44页 |
五、 保护研究的重点 | 第44-45页 |
六、 保护方法的探索 | 第45-48页 |
七、 功能与强度的控制 | 第48-49页 |
八、 环境的整治与美化 | 第49-50页 |
九、 景观特色的继承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成果控制 | 第52-61页 |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 第52-53页 |
二、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现实意义 | 第53-54页 |
三、 保护规划的目标控制 | 第54-55页 |
四、 保护性发展的理念 | 第55-56页 |
五、 保护与再利用课题 | 第56-57页 |
六、 保护规划的评价原则 | 第57-58页 |
七、 保护政策与实施建议 | 第58-61页 |
第七章 对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设计理念的思索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4页 |
附录一: 日本京都油挂——过浜街区保护规划 | 第65-68页 |
附录二: 澳大利亚悉尼岩石区(The Bocks) | 第68-70页 |
附录三: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规划 | 第70-73页 |
附录四: 上海市新华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