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 论 | 第12-28页 |
1.1 反应挤出的原理及特点 | 第12-13页 |
1.2 反应挤出机 | 第13-18页 |
1.3 反应挤出的应用 | 第18-23页 |
1.3.1 接枝反应 | 第18-20页 |
1.3.2 聚合反应 | 第20-21页 |
1.3.3 共混增容反应 | 第21-23页 |
1.4 反应挤出的其它应用 | 第23-24页 |
1.4.1 聚烯烃的交联反应 | 第23页 |
1.4.2 聚合物的可控降解 | 第23-24页 |
1.5 反应挤出的发展 | 第24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4-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聚乙烯反应挤出接枝MAH的研究 | 第28-58页 |
2.1 引 言 | 第28-30页 |
2.2 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 | 第30-33页 |
2.2.1 原材料 | 第30-31页 |
2.2.2 实验方案 | 第31-32页 |
2.2.3 反应挤出工艺参数 | 第32页 |
2.2.4 测 试 | 第32-33页 |
2.3 反应体系的热分析 | 第33-37页 |
2.4 不同密度PE在DCP存在时的反应挤出 | 第37-41页 |
2.4.1 不同密度聚乙烯在DCP存在下挤出后的MI分析 | 第38-40页 |
2.4.2 DCP引发PE交联的机理 | 第40-41页 |
2.5 聚乙烯接枝MAH的研究 | 第41-45页 |
2.5.1 DCP对LDPE-g-MAH的影响 | 第42-43页 |
2.5.2 MAH对LDPE-g-MAH的影响 | 第43-45页 |
2.6 PE熔融接枝MAH的反应机理 | 第45-49页 |
2.7 电子给予体对聚乙烯接枝MAH的影响 | 第49-55页 |
2.7.1 EDA的作用机理 | 第49-50页 |
2.7.2 EDA化合物的筛选 | 第50-52页 |
2.7.3 DLTP对LDPE接枝MAH体系的MI影响 | 第52-54页 |
2.7.4 TNPP对LDPE接枝MAH体系的Gx影响 | 第54-5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三章 聚丙烯反应技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 第58-85页 |
3.1 引言 | 第58-60页 |
3.2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与表征 | 第60-61页 |
3.2.1 原料 | 第60页 |
3.2.2 接枝物的制备 | 第60-61页 |
3.2.3 测 试 | 第61页 |
3.3 反应体系的热分析 | 第61-62页 |
3.4 PP/DCP体系的反应挤出 | 第62-66页 |
3.5 PP/DCP/MAH体系的反应挤出 | 第66-69页 |
3.5.1 MAH用量对PP/DCP/MAH体系的影响 | 第66-69页 |
3.5.2 DCP用量对PP/DCP/MAH体系的影响 | 第69页 |
3.6 PP/DCP/MAH体系的反应机理 | 第69-75页 |
3.7 抑制PP熔融接枝MAH过程中PP降解的措施 | 第75-81页 |
3.7.1 DMF在PP-g-MAH中的作用 | 第76-78页 |
3.7.2 St在PP-g-MAH中的作用 | 第78-8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第四章 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反应挤出 | 第85-103页 |
4.1 引 言 | 第85-86页 |
4.2 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制备原理 | 第86-88页 |
4.3 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原料 | 第88-89页 |
4.3.1 聚烯烃(PO) | 第88页 |
4.3.2 硅烷(SI) | 第88页 |
4.3.3 引发剂(GI) | 第88页 |
4.3.4 抗氧剂(AO) | 第88-89页 |
4.3.5 催化剂(CTC) | 第89页 |
4.3.6 分散剂 | 第89页 |
4.4 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制备工艺 | 第89-91页 |
4.4.1 二步法工艺 | 第89-90页 |
4.4.2 一步法工艺 | 第90页 |
4.4.3 密闭式混合机工艺 | 第90-91页 |
4.4.4 乙烯-硅烷单体共聚工艺 | 第91页 |
4.5 硅烷交联聚乙烯的研究 | 第91-101页 |
4.5.1 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制备 | 第91-93页 |
4.5.2 影响PEX交联度的因素探讨 | 第93-95页 |
4.5.3 不同种类聚乙烯的硅烷交联研究 | 第95-98页 |
4.5.4 影响PEX性能的工艺因素探讨 | 第98-10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铝塑复合管用热熔胶的研制 | 第103-127页 |
5.1 引 言 | 第103-104页 |
5.2 铝塑复合管 | 第104-107页 |
5.2.1 铝塑复合管的特点及用途 | 第104-105页 |
5.2.2 铝塑复合管的制备工艺 | 第105-106页 |
5.2.3 铝塑复合管的现状与发展 | 第106-107页 |
5.3 铝塑复合管用热熔胶 | 第107-112页 |
5.3.1 铝塑复合管用热熔胶的类型 | 第107-110页 |
5.3.2 国内外现用热熔胶的主要性能 | 第110-112页 |
5.4 铝塑复合管用热熔胶的研究 | 第112-116页 |
5.4.1 热熔胶的配方设计 | 第112-113页 |
5.4.2 热熔胶的性能分析 | 第113-115页 |
5.4.3 不同密度PE-g-MAH热熔胶的性能分析 | 第115-116页 |
5.5 铝塑复合管用热熔胶的中试生产 | 第116-120页 |
5.5.1 单螺杆挤出机的中试生产 | 第116-117页 |
5.5.2 双螺杆反应挤出机的中试 | 第117-118页 |
5.5.3 两种螺杆挤出机所得热熔胶的性能比较 | 第118-120页 |
5.6 铝塑复合管用热熔胶的试用 | 第120-12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第六章 总 结 | 第127-132页 |
6.1 结论 | 第127-131页 |
6.2 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第131-132页 |
致 谢 | 第132-133页 |
发表论著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