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关于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方面 | 第10-11页 |
·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实证的方法 | 第12-13页 |
·比较联系法 | 第13-14页 |
第1章 高职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14-28页 |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 第14-15页 |
·高职职业教育的特点 | 第15-17页 |
·目标层次的高等性 | 第15-16页 |
·目标定位的职业性 | 第16页 |
·目标类型的技术性 | 第16页 |
·目标趋向的区域性 | 第16-17页 |
·价值取向的社会性 | 第17页 |
·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 第17页 |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17-27页 |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 | 第17-18页 |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内容 | 第18-24页 |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拓展内容 | 第24-26页 |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意义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8-40页 |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28-31页 |
·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 | 第28-29页 |
·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 | 第29-30页 |
·高职学生的行为特点 | 第30-31页 |
·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32-35页 |
·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 第35-36页 |
·家庭教育因素 | 第36-37页 |
·学生自身的因素 | 第37页 |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因素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举措 | 第40-56页 |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目标 | 第40-45页 |
·目标应将导向性与主动性相结合 | 第40-41页 |
·目标应将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 第41-42页 |
·目标应将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 | 第42-44页 |
·目标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第44页 |
·目标应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44-45页 |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原则 | 第45-46页 |
·努力做到“以生为本” | 第45页 |
·采取平等民主、双向交流的原则 | 第45-46页 |
·做到情为先导、情理结合 | 第46页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的具体途径 | 第46-55页 |
·占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 第46-47页 |
·注重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 第47页 |
·重视实践操作课程的作用 | 第47页 |
·加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力度 | 第47-49页 |
·通过网络虚拟载体,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 第49-50页 |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第50-51页 |
·建立学生事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服务 | 第51页 |
·发挥学生工作教师的人格魅力与示范作用 | 第51-54页 |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育人三力合一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