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热电偶知识及检定 | 第12-18页 |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 第12页 |
·热电偶的种类与性能 | 第12-13页 |
·热电偶的检定 | 第13-17页 |
·热电偶的量传与溯源 | 第13-14页 |
·热电偶的检定方法 | 第14-17页 |
·热电偶检定用标准器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及动向 | 第18页 |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 | 第18-19页 |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 第19页 |
·测量不确定度分类 | 第19-20页 |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第20-21页 |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 第20-21页 |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 第21页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第21-22页 |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 第22页 |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5页 |
·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介绍 | 第25-28页 |
·典型结构介绍 | 第25页 |
·DN50系统介绍 | 第25-26页 |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26-27页 |
·被测对象及主要技术指标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DN50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第28-52页 |
·测量过程和方法 | 第28-29页 |
·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第30-31页 |
·测量人员及测量方法 | 第30页 |
·测量环境 | 第30-31页 |
·测量仪器、被测对象 | 第31页 |
·方差和灵敏系数 | 第31-33页 |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第33-46页 |
·输入量(?)_m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 第33-40页 |
·由被检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度定u_(11)((?)_m) | 第33-35页 |
·由数字多用表测量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_(12)((?)_m) | 第35-36页 |
·由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引入的不确定度u_(13)((?)_m) | 第36-37页 |
·由测量回路寄生电势引入的不确定度u_(14)()?)_m) | 第37-38页 |
·由参考端温度不为零引入的不确定度u_(15)((?)_m) | 第38-39页 |
·输入量(?)_m的标准不确定度u_1 | 第39-40页 |
·输入量E_s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 第40-43页 |
·由热电偶分度值的不确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_(21)(E_s) | 第40-41页 |
·由热电偶年不确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_(22)(E_s) | 第41-42页 |
·输入量E_s的标准不确定度u_2 | 第42-43页 |
·输入量(?)_s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 第43-46页 |
·由标准热电偶测量不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_(31)((?)_s) | 第43-44页 |
·由数字多用表测量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_(32)((?)_s) | 第44-45页 |
·由检定炉温场分布不均引入的不确定度u_(33)((?)_s) | 第45页 |
·由测量回路寄生电势引入的不确定度u_(34)((?)_s) | 第45页 |
·由参考端温度不为零引入的不确定度u_(35)((?)_s) | 第45-46页 |
·输入量(?)_s的标准不确定度u_3 | 第46页 |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确定 | 第46-48页 |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 第48-49页 |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讨论 | 第49-5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