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蓄电池组充电系统的设计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机车蓄电池组现有充电方式简介 | 第10页 |
| ·机车蓄电池组现有充电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充电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 第11-13页 |
| 2 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 ·蓄电池的分类及技术指标 | 第13-14页 |
| ·蓄电池的分类 | 第13-14页 |
| ·蓄电池的技术指标 | 第14页 |
| ·蓄电池的充电理论 | 第14-16页 |
| ·充电方法的介绍 | 第16-21页 |
| ·常规充电法 | 第16-18页 |
| ·快速充电技术 | 第18-21页 |
| ·本设计采用的充电方式 | 第21-22页 |
| 3 蓄电池组充电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22-31页 |
| ·主电路方案的选择 | 第22-26页 |
| ·关键元器件的参数计算 | 第26-31页 |
| ·脉冲功率变压器的设计 | 第26-27页 |
| ·功率管的选择 | 第27-28页 |
| ·滤波元件的选择 | 第28-31页 |
| 4 充电控制系统设计 | 第31-58页 |
| ·控制方法的选择和实现 | 第31-32页 |
| ·阶段充电法充电阶段的转换方法选择 | 第31页 |
| ·阶段充电法的实现方案 | 第31-32页 |
| ·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 第32页 |
|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32-36页 |
| ·信号调理模块的实现 | 第33-35页 |
| ·AD转换的实现方案 | 第35-36页 |
| ·主控板的设计 | 第36-41页 |
| ·主控板实现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 第37-38页 |
| ·CAN通讯模块的设计 | 第38-41页 |
| ·脉冲控制板的设计 | 第41-52页 |
| ·PWM控制方案 | 第41-48页 |
| ·PI调节的实现方案 | 第48-52页 |
| ·IPM模块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2-53页 |
| ·IPM模块的结构原理 | 第52-53页 |
|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3页 |
| ·人机接口(上位机)的设计 | 第53-58页 |
| ·显示部分的设计 | 第54-55页 |
| ·键盘的设计 | 第55-58页 |
| 5 系统故障检测及保护电路参数设计 | 第58-61页 |
| ·防浪涌电路 | 第58-59页 |
| ·软起动保护 | 第59页 |
| ·过压欠压保护 | 第59-61页 |
| 6 软件程序的设计 | 第61-67页 |
| ·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61-62页 |
| ·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图 | 第62-63页 |
| ·主控模块程序流程图 | 第63-64页 |
| ·脉冲控制程序 | 第64-65页 |
| ·人机接口程序流程图 | 第65-67页 |
| 7 实验及分析 | 第67-71页 |
| 8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