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3页 |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发展 | 第12-18页 |
·分布式发电简述 | 第12-14页 |
·分布式发电的优越性 | 第14-15页 |
·我国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必要性和现状 | 第15-17页 |
·储能在分布式发电中的重要作用 | 第17-18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22页 |
·能源持续性的一种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目的与任务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 | 第23-34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基本电特性 | 第23-26页 |
·基本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主要技术参数 | 第24-26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工作性能 | 第26-29页 |
·充电特性 | 第26-27页 |
·放电特性 | 第27-29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29-33页 |
·内阻、端电压与容量的关系 | 第30-31页 |
·温度与容量的关系 | 第31-32页 |
·放电率与容量的关系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中的运用 | 第34-47页 |
·风力和光伏发电技术简介 | 第34-35页 |
·光伏发电技术简介 | 第34页 |
·风力发电技术简介 | 第34-35页 |
·风力和光伏发电系统 | 第35-38页 |
·光伏发电系统 | 第35-37页 |
·风力发电系统 | 第37-38页 |
·风力和光伏发电系统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 第38-44页 |
·风力和光伏发电系统用蓄电池的作用 | 第38-39页 |
·风力和光伏发电系统中蓄电池的工作环境 | 第39-40页 |
·风力和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的充电技术 | 第40-42页 |
·光伏/风能电站用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 第42-44页 |
·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建模与仿真 | 第47-60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模型 | 第47-51页 |
·蓄电池的电路理想等效模型 | 第47页 |
·Thevenin蓄电池等效模型 | 第47-48页 |
·改进蓄电池等效模型 | 第48页 |
·一阶线性模型 | 第48-49页 |
·Shepherd模型 | 第49页 |
·蓄电池模型拓展 | 第49-51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的预测 | 第51-55页 |
·开路电压法 | 第52页 |
·黑箱模型 | 第52-53页 |
·多层感知器模型 | 第53页 |
·科兹洛夫斯基法 | 第53-54页 |
·安时计数法 | 第54-55页 |
·建模与算例分析 | 第55-59页 |
·程序流程图及说明 | 第55-57页 |
·算例分析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CIM模型 | 第60-65页 |
·CIM模型的规范与应用 | 第60-63页 |
·CIM模型的基本概念 | 第60页 |
·CIM包的基本概念 | 第60-62页 |
·CIM类和关系 | 第62-63页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的CIM模型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工作中的不足和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