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1页 |
·淀粉酶概述 | 第17-22页 |
·淀粉 | 第17-19页 |
·淀粉酶 | 第19-20页 |
·a-淀粉酶家族 | 第20-22页 |
·a-淀粉酶 | 第22-32页 |
·a-淀粉酶的定义 | 第22-23页 |
·a-淀粉酶的分类 | 第23-24页 |
·a-淀粉酶酶活的测定 | 第24-25页 |
·a-淀粉酶的性质 | 第25-26页 |
·a-淀粉酶的一级结构 | 第26-27页 |
·a-淀粉酶的高级结构 | 第27-29页 |
·a-淀粉酶的分离和基因的克隆 | 第29-30页 |
·a-淀粉酶的来源与生产 | 第30-31页 |
·a-淀粉酶的应用 | 第31页 |
·a-淀粉酶的研究热点 | 第31-32页 |
·极端环境及嗜极微生物 | 第32-34页 |
·极端环境 | 第33页 |
·嗜极微生物 | 第33-34页 |
·极端微生物研究的意义及应用 | 第34页 |
·极端微生物研究热点 | 第34页 |
·低温环境及低温微生物 | 第34-39页 |
·低温环境 | 第34-35页 |
·低温微生物 | 第35页 |
·低温微生物的研究热点 | 第35-36页 |
·低温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 第36页 |
·低温微生物的分离 | 第36-37页 |
·低温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37页 |
·低温酶 | 第37-38页 |
·低温淀粉酶 | 第38页 |
·低温淀粉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 第38-3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二章 新疆天山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的分离及其产酶情况初步研究 | 第41-62页 |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土样、菌种和质粒载体 | 第41页 |
·工具酶、生化试剂和试剂盒 | 第41-42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42页 |
·引物合成和DNA测序 | 第42页 |
·培养基 | 第42-44页 |
·微生物筛选培养基配方 | 第42-43页 |
·常规筛选培养基 | 第42-43页 |
·查氏富集培养基 | 第43页 |
·产酶筛选培养基 | 第43-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9页 |
·技术路线 | 第44页 |
·常规方法分离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 | 第44-45页 |
·菌液的制备 | 第44页 |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44-45页 |
·富集培养方法分离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 | 第45页 |
·雪莲根部冻土产酶微生物筛选 | 第45-46页 |
·微生物基因组的提取 | 第46-48页 |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46页 |
·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 | 第46-47页 |
·液氮研磨-CTAB法提取真菌基因组 | 第47-48页 |
·分离微生物的分子鉴定 | 第48-49页 |
·细菌16S rDNA和真菌18S rDNA PCR引物设计 | 第48页 |
·16S rDNA、18S rDNA 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48-49页 |
·16S rDNA、18S rDNA PCR产物测序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不同方法提取分离纯化的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基因组 | 第49-50页 |
·细菌16S rDNA和真菌18S rDNA PCR扩增反应 | 第50-51页 |
·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分离情况 | 第51-55页 |
·构建雪莲根部冻土微生物系统进化树 | 第55-57页 |
·产酶微生物的筛选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新疆天山雪莲根部冻土分离微生物中多个淀粉水解酶基因的克隆 | 第62-96页 |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研究方法 | 第62-67页 |
·Flavobacterium sp.M-2、Proteobacterium sp.DB18、Arthrobacter sp.G-7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 第62-63页 |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3-64页 |
·淀粉水解酶简并引物的设计 | 第64页 |
·淀粉水解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64-65页 |
·TAIL-PCR方法克隆基因全长 | 第65-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93页 |
·Flavobacterium sp.M-2、Proteobacterium sp.DB18、Arthrobacter sp.G-7形态学观察 | 第67-68页 |
·Flavobacterium sp.M-2、Proteobacterium sp.DB18、Arthrobacter sp.G-7 16S rDNA鉴定 | 第68-69页 |
·淀粉水解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69-74页 |
·amyA、ghB、abfC、glgD和glgE的全长基因的克隆 | 第74-93页 |
·amyA全长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74-79页 |
·ghB、abfC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79-85页 |
·glgD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85-88页 |
·glgE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88-93页 |
·讨论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四章 来源于Flavobacterium sp.M-2、Proteobacterium sp.DB18两个淀粉水解酶基因amyA和glgD的表达研究 | 第96-115页 |
·实验材料 | 第96-97页 |
·研究方法 | 第97-105页 |
·amyA与glgD表达载体构建 | 第97-100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00-101页 |
·转化大肠杆菌 | 第101页 |
·重组子的筛选 | 第101-102页 |
·原核诱导表达 | 第102-103页 |
·DNS法测定淀粉水解酶的活性 | 第103页 |
·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03-10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3页 |
·测定淀粉水解酶活性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05-106页 |
·amyA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实验 | 第106-110页 |
·glgD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实验 | 第110-113页 |
·讨论 | 第11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115-118页 |
·全文结论 | 第115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今后设想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125-126页 |
附件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