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元杂剧龙女形象溯源 | 第12-31页 |
第一节 《柳毅传书》《张生煮海》情节溯源 | 第13-20页 |
一、唐传奇中的龙女故事 | 第13-16页 |
(一) 唐传奇中龙女报恩题材故事 | 第13-14页 |
(二) 唐传奇中的煮海题材故事 | 第14-16页 |
二、报恩及煮海题材之佛教文学原型 | 第16-20页 |
(一) 佛教文学中龙女报恩故事原型 | 第16-18页 |
(二) 佛教文学中煮海降龙故事原型 | 第18-20页 |
第二节 龙王、龙女形象探源 | 第20-25页 |
一、源远流长的“华夏龙” | 第20-22页 |
二、龙王——来自佛教文学的“印度龙” | 第22-24页 |
三、佛经中的龙女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文化交融语境下的龙王、龙女 | 第25-31页 |
一、文化交融语境下的龙王形象 | 第25-28页 |
二、文化交融语境下的龙女形象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元杂剧中的龙女形象 | 第31-45页 |
第一节 旦本戏:女性成为主角 | 第31-34页 |
第二节 从主题的变化到龙女主体地位的突显 | 第34-41页 |
一、婚姻和爱情成为龙女剧目的主题 | 第34-35页 |
二、龙女在爱情婚恋中的主体地位 | 第35-38页 |
三、神异色彩淡化,世俗性增强 | 第38-41页 |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龙女故事 | 第41-45页 |
一、《桔浦记》、《蜃中楼》:龙女故事的重写 | 第41-43页 |
二、《跻云楼》、《聊斋志异》:龙女形象的让位和新变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