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流行病学与防疫论文--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论文--疫情管理论文

安徽疟疾疫情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名词解释第13-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8页
 1.为什么研究疟疾?第14-16页
 2.为什么研究安徽疟疾?第16-17页
   ·S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是疟疾等虫媒传染病新的研究方向第17-18页
二、研究目的第18页
三、研究内容第18页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8-26页
 (一) 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方法第18-19页
  1.基本理论第19页
  2.软件实现第19页
 (二) 统计分析方法第19-25页
  1.时间序列模型第19-20页
  2.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第20-22页
  3.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第22-23页
  4.Poisson回归模型第23-25页
 (三) 抽样调查方法第25-26页
 (四) 研究技术路线第26页
五、资料来源及处理第26-32页
 (一) 疟疾疫情监测资料第26页
 (二) 基础地图第26页
 (三) 环境气象数据第26-30页
   ·~2006年省气温、降雨量第27页
  2.乡镇气温、降雨量第27-29页
  3.乡镇NDVI、湿度因子及水体第29-30页
  4.乡镇DEM第30页
 (四) 人口及社会经济资料第30-31页
  1.乡镇人口数第30页
  2.乡镇GDP第30-31页
 (五) 现场调查资料第31-32页
 (六) GPS定位第32页
六、研究结果第32-64页
 (一) 1990-2006年疟疾疫情时空分布特点研究第32-36页
  1.疟疾疫情的时空变迁第32-33页
  2.疟疾疫情时空聚类第33-35页
  3.淮北地区疟疾疫情时空分布第35-36页
 (二) 2000~2006年月度温度、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率相关关系第36-44页
     ·月疟疾发病率序列与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序列图分析第36-42页
     ·月疟疾发病率序列与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序列互相关分析第42-44页
 (三) 乡镇水平疟疾疫情影响因素第44-50页
   ·2004~2006年乡镇疟疾发病率分布第44-45页
   ·乡镇水平疟疾疫情影响因素第45-50页
 (四) 疟疾高发自然村影响因素第50-54页
   ·单因素分析第51-53页
   ·多因素分析第53-54页
 (五) 安徽疟疾发病率时间序列ARIMA模型第54-64页
七、讨论第64-79页
 (一) 安徽省气象条件复杂,南北差异显著第64-66页
  1.概况第64-65页
  2.全省主要自然气候、生态环境特点第65-66页
 (二) "2004~2006年淮北地区"是安徽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疟疾流行新热点第66-68页
  1.时空聚类分析技术在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时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第66-67页
  2."2004~2006年淮北地区"为疟疾疫情新的时空热点第67页
  3.淮北地区疟疾传播季节延长第67-68页
 (三) 温度、降雨量、NDVI和海拔等为安徽省疟疾疫情的主要影响因素第68-76页
  1.空间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第69-71页
  2.时间纵向上,温度、降雨量与疟疾发病率序列互相关第71-73页
  3.地区横向上,疟疾发病率与温度、降雨量、NDVI和海拔有关第73-76页
 (四) 居民不良生活生产行为使淮北地区疟疾发病风险增加第76-78页
 (五) 疟疾疫情的早期预测预警第78-79页
八、结论及防控建议第79-80页
九、研究创新与局限性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附录1:疟原虫、蚊虫生活史第85-87页
附录2:自然村庄疟疾入户调查表第87-88页
附录3:疟疾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第88-90页
附录4:现场调查30个自然村一览表第90-91页
附录5: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文章第9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及构造涵义
下一篇: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