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5-31页 |
第一节 防治高脂血症药物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 病因与分类 | 第15-16页 |
2. 西药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他汀类药物 | 第16页 |
·贝特类药物 | 第16-17页 |
·烟酸类属B族维生素类 | 第17页 |
·胆酸鳌合剂类 | 第17页 |
·多烯类药物 | 第17-18页 |
3. 中药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单味中药 | 第18页 |
·降血脂中药有效成分 | 第18-19页 |
·中药复方的研究概况 | 第19页 |
·中成药的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姜黄素的研究概况 | 第20-30页 |
1. 理化性质 | 第20页 |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0-22页 |
·动物药代动力学 | 第20-21页 |
·人体药代动力学 | 第21-22页 |
3. 姜黄素的毒性 | 第22页 |
4. 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22-30页 |
·抗炎作用 | 第22-24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24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24-26页 |
·抗微生物作用 | 第26-27页 |
·调脂、抗粥样动脉硬化作用 | 第27-28页 |
·保护心肌作用 | 第28页 |
·抗血小板凝聚 | 第28页 |
·其他作用 | 第28-30页 |
第三节 胡椒碱的研究概况 | 第30-31页 |
1. 理化性质 | 第30页 |
2. 胡椒碱的应用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1-50页 |
第一节 复方姜黄微囊对小鼠调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31-35页 |
1. 材料 | 第31-32页 |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1页 |
·药品 | 第31页 |
·试剂 | 第31页 |
·仪器 | 第31-32页 |
2. 方法 | 第32页 |
·动物实验 | 第32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2页 |
3. 结果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复方姜黄微囊对大鼠调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35-44页 |
1. 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5页 |
·仪器 | 第35-36页 |
2. 方法 | 第36-37页 |
·大鼠高脂饲料的配制 | 第36页 |
·中性福尔马林的配制 | 第36页 |
·动物实验 | 第3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6-37页 |
3. 结果 | 第37-43页 |
·血清胆固醇(TC)的含量 | 第37页 |
·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 | 第37页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 | 第37-38页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 | 第38页 |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 第38-39页 |
·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含量 | 第39页 |
·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 | 第39-40页 |
·血清脂蛋白脂酶(LPL)的含量 | 第40页 |
·血清肝脂酶(HL)的含量 | 第40页 |
·血清总脂酶的含量 | 第40-41页 |
·大鼠肝指数 | 第41页 |
·肝脏胆固醇(TC)的含量 | 第41-42页 |
·肝脏甘油三酯(TG)的含量 | 第42页 |
·肝脏病理切片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复方姜黄微囊对家兔调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44-50页 |
1. 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4页 |
·仪器 | 第44-45页 |
2. 方法 | 第45页 |
·家兔高脂饲料的配制 | 第45页 |
·中性福尔马林的配制 | 第45页 |
·动物实验 | 第45页 |
·统计方法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49页 |
·家兔血清胆固醇(TC)的含量 | 第45-46页 |
·家兔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 | 第46页 |
·家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 | 第46-47页 |
·家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 | 第47页 |
·家兔肝指数 | 第47页 |
·家兔主动脉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50-54页 |
·模型复制 | 第50页 |
·对大鼠血清TC、TG、LDL-C的作用 | 第50-51页 |
·对肝脏TC、TG的影响 | 第51页 |
·对HDL-c的影响 | 第51页 |
·对LPL、HL、MDA、SOD、GSP-Px、总脂酶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肝指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实验动物肝组织及主动脉壁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53-54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54-56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二、 创新点 | 第54页 |
三、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 第54-56页 |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第六部分 附图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