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微卫星的介绍 | 第9-10页 |
·微卫星的特点与分布 | 第9页 |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 第9-10页 |
·微卫星序列的应用 | 第10-15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0页 |
·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 第10-11页 |
·标记辅助选择与谱系认证 | 第11页 |
·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 | 第11-12页 |
·种群内个体识别 | 第12-13页 |
·种群动态研究 | 第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微卫星在医学和法学中的应用 | 第14页 |
·微卫星在蓝狐(Alopex lagopus)中的应用及引入到我国狐狸养殖中的意义 | 第14-15页 |
·微卫星DNA的检测及分离方法的研究 | 第15-20页 |
·微卫星DNA的检测 | 第15-16页 |
·微卫星序列分离方法 | 第16-20页 |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2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样品采集 | 第21页 |
·试剂盒和主要药品 | 第21页 |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微卫星的筛选 | 第22-28页 |
·蓝狐肌肉样品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蓝狐基因组DNA及酶切片段的回收 | 第23页 |
·回收目的片段与接头的连接 | 第23-24页 |
·基因组第一次扩增 | 第24-25页 |
·磁珠的富集 | 第25-26页 |
·含有微卫星序列的单链DNA片段的扩增 | 第26页 |
·短片段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26-28页 |
·测序及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测序与引物设计 | 第28页 |
·引物退火温度及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筛选 | 第28-29页 |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 第29-31页 |
·凝胶的制备 | 第29-30页 |
·凝胶的电泳 | 第30页 |
·凝胶的银染 | 第30-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41页 |
·微卫星的筛选 | 第32-34页 |
·样本DNA的提取 | 第32页 |
·蓝狐基因组DNASau3A Ⅰ内切酶的酶切与酶切片段的选择回收 | 第32页 |
·胶回收片段连接接头后PCR扩增检测 | 第32-33页 |
·磁珠富集目的DNA片段的PCR扩增 | 第33页 |
·阳性克隆的PCR检测及测序 | 第33-34页 |
·15个微卫星位点的引物设计 | 第34页 |
·11对引物的退火温度筛选 | 第34-35页 |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5-38页 |
·等位基因频率 | 第38-39页 |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期望杂合度、观望杂合度及样本平均等位基因数 | 第39页 |
·多态信息含量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6页 |
·微卫星的筛选 | 第41-43页 |
·方法的选择 | 第41页 |
·DNA的提取 | 第41页 |
·酶的选择及酶切片断的选择 | 第41-42页 |
·酶的用量及酶切时间的选择 | 第42页 |
·接头与酶切片段的连接 | 第42页 |
·微卫星的富集 | 第42页 |
·含有微卫星序列克隆菌落的检测 | 第42-43页 |
·基因型的检测方法 | 第43页 |
·基因型的判读 | 第43-44页 |
·饲养条件下蓝、银狐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44页 |
·微卫星的多样性 | 第44页 |
·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44页 |
·管理建议 | 第44-45页 |
·研究展望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