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兴安落叶松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兴安落叶松的分布 | 第9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生理生态特性 | 第9-10页 |
·气候变化对分布的影响 | 第10-11页 |
·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 | 第11页 |
·种源及其差异 | 第11-12页 |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 第12-15页 |
·光合作用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光合作用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立题依据和目的 | 第15-16页 |
2 实验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种源地生境概况 | 第16-17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17-18页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7页 |
·观测期气象因子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实验材料的选择 | 第18页 |
·测定方法和相关公式 | 第18-22页 |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 种源间光合特性及相关因子的差异 | 第23-38页 |
·气体交换特性的种源差异 | 第23-25页 |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种源差异 | 第25-26页 |
·叶绿素、比叶重、全碳、全氮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种源差异 | 第26-32页 |
·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氮含量、比叶重之间的关系 | 第32-34页 |
·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氮含量、比叶重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单位质量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氮含量、比叶重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种源间光合特性及相关因子的月份变化 | 第38-46页 |
·种源间气体交换特性的月份变化 | 第38-40页 |
·种源间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月份变化 | 第40-41页 |
·种源间叶绿素、比叶重、全碳、全氮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月份变化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种源间光合特性及相关因子的冠层变化 | 第46-50页 |
·种源间气体交换特性的冠层变化 | 第46-47页 |
·种源间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冠层变化 | 第47页 |
·种源间叶绿素、比叶重、全碳、全氮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冠层变化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