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构成要件 | 第11-12页 |
一、主体要件 | 第11页 |
二、主观要件 | 第11-12页 |
三、客观条件 | 第12页 |
四、结果要件 | 第12页 |
第三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12-14页 |
一、广泛性 | 第12-13页 |
二、双重性 | 第13页 |
三、不平衡性 | 第13页 |
四、隐蔽性 | 第13-14页 |
五、争议性 | 第14页 |
第四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第14-19页 |
一、绿色标准 | 第14-15页 |
二、绿色关税 | 第15-16页 |
三、绿色环境标志 | 第16-17页 |
四、绿色包装制度 | 第17-18页 |
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 第18页 |
六、政府补贴 | 第18-19页 |
第五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 | 第19-22页 |
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19-20页 |
二、消费观念的更新,绿色需求的扩大,内在地推动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 第20-21页 |
三、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在技术水平,环保标准和相关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差距事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直接原因 | 第21-22页 |
四、关税的大幅度削减及数量限制的消除使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武器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活动的影响 | 第23-30页 |
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消极影响 | 第23-25页 |
一、绿色壁垒对产品的成本及竞争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绿色壁垒对产品出口市场空间和增长速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绿色壁垒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 第25页 |
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正面效应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的积极影响 | 第26-28页 |
一、有利于防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 | 第27页 |
二、有利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 第27-28页 |
三、有利于带动我国国内环保产业的发展 | 第28页 |
四、有利于构筑我国全新的市场准入规则,提升有关国际地位 | 第28页 |
第四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的消极影响 | 第28-29页 |
一、从投资角度看,会影响我国某些行业利用外资的数量和速度 | 第29页 |
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 第30-58页 |
第一节 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双向认识 | 第30-32页 |
一、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宣传教育 | 第30-31页 |
二、鼓励公众参与 | 第31页 |
三、实现公众的知情权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建立绿色贸易制度,制定进出口贸易可持续战略 | 第32-38页 |
一、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出口商品结构 | 第32-34页 |
二、调整进口商品的结构 | 第34页 |
三、规划旅游业,保持旅游业与环境间的持续协调 | 第34-35页 |
四、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市场,开展绿色营销 | 第35-36页 |
五、发展绿色包装 | 第36-37页 |
六、积极争取 ISO14000 和环境标志认证 | 第37-38页 |
七、开展绿色促销,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 第38页 |
第三节 完善环境标志制度,提高环境标准,加强认证机构建设 | 第38-40页 |
一、完善环境标志制度 | 第39页 |
二、提高环境标准 | 第39-40页 |
三、加强认证机构建设 | 第40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环境外交法律对策 | 第40-47页 |
一、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贸易与环境条款的谈判 | 第40-42页 |
二、积极参与修订 ISO14000 及制定统一的国际环境标志 | 第42-43页 |
三、制定国际认证制度,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互认机制 | 第43页 |
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国际上的经济与技术支持 | 第43-44页 |
五、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谈判 | 第44-47页 |
第五节 健全环境贸易立法,加强经济贸易中的环境管理和环保执法 | 第47-52页 |
一、增加环境保护在贸易法律法规的数量 | 第47-48页 |
二、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增加环境与贸易协调发展的要求 | 第48-50页 |
三、在环境与贸易立法中考虑世贸组织的原则和规定以及多边环境协议的要求 | 第50-51页 |
四、制定环境贸易单行法规 | 第51页 |
五、建立健全环境贸易管理体制,加强经济贸易中的环境管理和环保执法 | 第51-52页 |
第六节 完善外贸与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制度 | 第52-54页 |
一、完善外贸与外商投资法律制度 | 第52-53页 |
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 第53-54页 |
第七节 充分利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灵活解决绿色贸易壁垒争端 | 第54-57页 |
一、建立投诉和应诉的快速反应机制 | 第55页 |
二、有效的投诉和答辩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我国实行绿色措施的可行性研究 | 第58-67页 |
第一节 我国实行绿色措施的现实需要 | 第58-59页 |
一、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是维护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 第58页 |
二、是规范对环境保护不力的利用外资方式的需要 | 第58-59页 |
三、是规范对环境保护产生不利影响的进口贸易的需要 | 第59页 |
第二节 我国实行绿色措施的法律依据 | 第59-61页 |
一、WTO 的环境条款 | 第59-60页 |
二、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保公约的规定 | 第60页 |
三、我国国内法的规定 | 第60-61页 |
第三节 我国实行绿色措施面临的问题 | 第61-63页 |
一、面临着管理上的难度 | 第61页 |
二、面临着技术上的难度 | 第61页 |
三、实行绿色措施的基础研究工作不足 | 第61-62页 |
四、构建我国绿色措施保护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62-63页 |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措施保护体系的建议 | 第63-65页 |
一、加强对引进外资的环境管理 | 第63-64页 |
二、加强对进口的管理 | 第64-65页 |
三、加快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定,完善实施绿色措施的技术能力和手段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