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家徐大椿研究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家世生平略考 | 第10-27页 |
第一節 詞曲幼功 | 第10-13页 |
第二節 參悟音學 | 第13-18页 |
1.淹通雜藝,建立學術基礎 | 第13-15页 |
2.參悟音學,明確論曲標準 | 第15-18页 |
第三節 曲學之家 | 第18-21页 |
1.母親丁氏 | 第18-19页 |
2.徐燨徐燝 | 第19-21页 |
第四節 來去京華 | 第21-24页 |
第五節 相關考辨 | 第24-27页 |
1.《樂府傳聲》不可能采自李秋蓉閨中緒論略考 | 第24页 |
2.徐大椿、徐蟻及葉天士、葉堂關係略考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樂府傳聲芻議 | 第27-73页 |
第一節 版本 | 第27-28页 |
第二節 題解 | 第28-32页 |
第三節 疏注 | 第32-68页 |
1.緒論 | 第32-36页 |
2.字面 | 第36-50页 |
3.腔調 | 第50-65页 |
4.板式 | 第65-68页 |
第四節 影響 | 第68-73页 |
1.曲論史上的影響 | 第68-69页 |
2.受到影響的名家 | 第69-73页 |
第三章 洄溪道情淺探 | 第73-97页 |
第一節 版本與寫作時間 | 第73-74页 |
第二節 源流及曲體 | 第74-81页 |
1.道情源流 | 第74-77页 |
2.洄溪曲體 | 第77-81页 |
第三節 世情道情:性情 | 第81-89页 |
1.世情 | 第81-84页 |
2.狂生 | 第84-89页 |
第四節 從俗通雅:語言 | 第89-92页 |
1.從俗 | 第90-91页 |
2.通雅 | 第91-92页 |
第五節 當時與後世評價 | 第92-97页 |
1.并世知音 | 第92-94页 |
2.後世評價 | 第94-97页 |
結語 | 第97-99页 |
參考文獻 | 第99-104页 |
攻讀碩士期間科研成果 | 第104-105页 |
後記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