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河道修复如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8-14页 |
1 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河道污染治理概述 | 第8页 |
·国外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河道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苏州市区河流水质污染状况 | 第10-13页 |
·苏州市河流水系概况 | 第10-11页 |
·苏州市河流水文特征 | 第11-12页 |
·市区河流概况 | 第12页 |
·市区河流污染概况 | 第12-13页 |
3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1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监测点布 | 第14-15页 |
·采样方法与样品保存 | 第15页 |
2 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6-19页 |
·水质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三部分 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河道修复及效果 | 第19-23页 |
1 河道修复治理 | 第19页 |
·京杭大运河航道整治工程 | 第19页 |
·京杭大运河改道工程 | 第19页 |
·望虞河立交工程 | 第19页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19页 |
2 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水质评价 | 第19-22页 |
·主要污染物平均分担率 | 第19-20页 |
·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 | 第20-22页 |
·综合污染指数 | 第22页 |
3 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 第22-23页 |
第四部分 市区外城河与内城河河道修复及效果 | 第23-31页 |
1 河道修复治理 | 第23-25页 |
·引水换水工程 | 第23页 |
·污水支管到户工程 | 第23页 |
·污水厂扩建工程 | 第23-24页 |
·河道疏浚整治工程 | 第24页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24-25页 |
2 市区外城河水质评价 | 第25-27页 |
·主要污染物平均分担率 | 第25页 |
·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 | 第25-27页 |
·综合污染指数 | 第27页 |
3 市区内城河水质评价 | 第27-29页 |
·主要污染物平均分担率 | 第27页 |
·主要污染物污染指数 | 第27-29页 |
·综合污染指数 | 第29页 |
4 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 第29-31页 |
第五部分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 第31-44页 |
1 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 | 第31-35页 |
·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 第31-33页 |
·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分析 | 第33-35页 |
2 市区外城河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 第35-39页 |
·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 第35-37页 |
·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分析 | 第37-39页 |
3 市区内城河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 第39-43页 |
·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 第39-41页 |
·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分析 | 第41-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部分 污染控制对策 | 第44-48页 |
1 积极推广应用生态修复技术 | 第44-45页 |
2 严格控制污染源总量,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 第45-46页 |
3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控制城市用水“高消费” | 第46页 |
4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城市水环境 | 第46-47页 |
5 加强水环境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水环境 | 第47页 |
6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 第47-48页 |
第七部分 结论 | 第48-50页 |
1 市区河道治理效果 | 第48页 |
·京杭运河(苏州市区段) | 第48页 |
·市区外城河 | 第48页 |
·市区内城河 | 第48页 |
2 市区河流水质污染特征 | 第48-50页 |
·市区河流水质好转 | 第48-49页 |
·市区河流水质污染属有机污染类型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