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金融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 | 第14-20页 |
·国际金融业运行模式历史变迁:混业——分业——再混业 | 第14-15页 |
·金融分业与混业经营利弊分析 | 第15-16页 |
·分业经营对于商业银行是一柄“双刃剑” | 第15-16页 |
·分业经营对投资银行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 | 第16页 |
·金融分业与混业经营利弊分析 | 第16页 |
·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及动因分析 | 第16-18页 |
·需求方面的原因 | 第17页 |
·供给方面 | 第17-18页 |
·金融混业经营的几种模式 | 第18-20页 |
·全能银行制 | 第18页 |
·有限制全能银行——金融集团模式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是国内金融混业经营的实践选择 | 第20-28页 |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 | 第20-23页 |
·直接从分业过渡到混业的模式 | 第21页 |
·“循序渐进”的模式 | 第21-23页 |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现状 | 第23-28页 |
·纯粹的金融控股公司 | 第23-25页 |
·银行系金融控股公司 | 第25-26页 |
·实业系金融控股公司 | 第26-27页 |
·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 | 第27页 |
·政策性金融控股公司 | 第27-28页 |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式金融控股公司 | 第28页 |
第三章 资产管理公司的产生背景、现状及前景 | 第28-31页 |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化解不良资产的现实选择 | 第28-29页 |
·成立背景 | 第28-29页 |
·赋予职能 | 第29页 |
·存在意义 | 第29页 |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累积接收和处置情况 | 第29-30页 |
·累积现金回收情况 | 第30页 |
·财政部政策性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 第30-31页 |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 | 第31页 |
第四章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探索金融混业经营 | 第31-33页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 第32页 |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 第32-33页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 第33页 |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 第33页 |
第五章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低成本的金融战略选择 | 第33页 |
·AMC 多年来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和客户网络 | 第33-34页 |
·AMC 人才积累具有一定优势 | 第34页 |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时面临的困难 | 第34-35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尚未明确 | 第34页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不完备 | 第34页 |
·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内生性缺陷难以回避 | 第34-35页 |
·外部市场欠缺及竞争加剧的压力 | 第35页 |
第六章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制度安排 | 第35-36页 |
·为转变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 第35页 |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做好从政策行金融机构向商业行金融机构转变的准备 | 第35页 |
·进一步整合国内金融控股企业市场 | 第35-36页 |
·资产管理公司要广泛开展增值服务,加速自身转变,同时拓宽业务范围,实施业务创新 | 第36页 |
·做好人力资源培养引进工作 | 第36页 |
总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