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4页 |
| 第2章 可预见规则的起源和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预见规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 ·法国法-限制赔偿原则 | 第14页 |
| ·英国法-损害远隔性规则 | 第14-15页 |
| ·美国法-可预见性之规则 | 第15-16页 |
| ·我国合同法中的可预见规则 | 第16页 |
| ·可预见规则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 ·意思自治说 | 第16-17页 |
| ·公平原则说 | 第17-18页 |
| ·效率说 | 第18-19页 |
| 第3章 可预见规则的内容和标准 | 第19-24页 |
| ·可预见规则的内容 | 第19-21页 |
| ·预见的主体 | 第19页 |
| ·预见的时间 | 第19-20页 |
| ·预见的范围 | 第20页 |
| ·可预见规则的除外 | 第20-21页 |
| ·可预见的标准 | 第21-24页 |
| ·合同当事人的身份 | 第21-22页 |
| ·合同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 ·合同的对价 | 第22页 |
| ·特殊情形的可预见推定 | 第22-24页 |
| 第4章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可预见规则适用的一般原则 | 第24-38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及常用合同条件 | 第24-25页 |
| ·ICE 合同条件 | 第24页 |
| ·AIA 合同条件 | 第24页 |
| ·FIDIC 合同条件 | 第24-25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损害赔偿应遵守可预见规则 | 第25-38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对索赔的定义 | 第26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实际损失的确定应遵守可预见规则 | 第26-34页 |
| ·FIDIC 施工合同对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的规定 | 第27-28页 |
| ·确定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的标准 | 第28-31页 |
| ·不可预见物质条件索赔金额的确定 | 第31-33页 |
| ·FIDIC 交钥匙工程(EPC)合同条件对不可预见的困难的规定 | 第33-34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预期可得利益的确定应遵守可预见规则 | 第34-38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预期可得利益索赔的依据 | 第34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预期可得利益的确定 | 第34-38页 |
| 第5章 可预见规则在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损害赔偿中的限制和修正 | 第38-42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损害赔偿责任限额 | 第38-40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对损失类型的限定 | 第38-39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对损失金额的限定 | 第39-40页 |
|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责任限制条款的排除 | 第40页 |
| ·可预见规则中可预见时间在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的修正 | 第40-42页 |
| 第6章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适用可预见规则的完善与建议 | 第42-44页 |
| ·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现状 | 第42页 |
| ·对促进可预见规则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中适用的建议 | 第42-4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