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土壤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 | 第12-18页 |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 | 第12-13页 |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变化 | 第13-14页 |
·土壤中重金属在植物体的积累规律 | 第14-15页 |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 第15-16页 |
·土壤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 | 第16-18页 |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18-23页 |
·等温吸附模型 | 第18-19页 |
·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订进展 | 第23-26页 |
2 引言 | 第26-29页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合肥地区土壤As、Hg、Cd、Pb各形态的分布特征研究 | 第27页 |
·作物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分析研究 | 第27页 |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页 |
·Pb~(2+)、Cd~(2+)在水稻土和黄褐土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27页 |
·合肥地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含量的临界值 | 第27页 |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9页 |
·室内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9页 |
·土壤重金属形态提取方法 | 第29-30页 |
·植物样品的测定 | 第30页 |
·土壤对重金属的等温吸附试验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54页 |
·合肥地区土壤As、Hg、Cd、Pb各形态的分布特征 | 第32-39页 |
·合肥地区土壤As、Hg、Cd、Pb各形态的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合肥地区土壤As、Hg、Cd、Pb活性态的分布特征 | 第34页 |
·合肥地区不同类型土壤As、Hg、Cd、Pb各形态的分布特征 | 第34-39页 |
·作物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分析 | 第39-41页 |
·水稻籽粒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 | 第39页 |
·小麦籽粒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 | 第39-40页 |
·油菜籽粒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 | 第40页 |
·花生籽粒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特点 | 第40-41页 |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41-46页 |
·稻田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旱作下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Pb~(2+)、Cd~(2+)在水稻土和黄褐土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46-52页 |
·Pb~(2+)在水稻土和黄褐土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46-50页 |
·Cd~(2+)在水稻土和黄褐土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50-52页 |
·合肥地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含量的临界值 | 第52-5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4-57页 |
·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54页 |
·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形态的累积效应及影响因素 | 第54-56页 |
·土壤重金属的等温吸附特性 | 第56页 |
·土壤重金属形态含量的临界值 | 第56-57页 |
6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
发明专利与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