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中国军事论文--政治工作论文--思想教育工作论文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Ⅰ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的研究背景第12-39页
 1 本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构筑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12页
   ·巩固和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12-13页
   ·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13页
   ·提高军人心理素质,促进青年军人的健康成长第13-14页
 2 生活目标价值观的内涵第14-16页
   ·价值观的概念第14-15页
   ·生活目标价值观的概念第15-16页
 3 研究现状第16-35页
   ·国外价值观研究状况第16-18页
   ·国内价值观研究状况第18-19页
   ·价值观研究的进展第19-28页
   ·价值观研究的发展趋势第28-34页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4 研究构想第35-39页
   ·研究目的第35页
   ·研究假设第35-36页
   ·研究设计第36-37页
   ·研究对象第37页
   ·研究方法及统计方法第37-39页
Ⅱ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结构的构建第39-50页
 1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结构的初步构想第39-40页
 2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及其成分的访谈研究第40-46页
   ·研究目的第40-41页
   ·访谈对象及研究工具第41页
   ·访谈结果整理第41-45页
   ·讨论第45-46页
 3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成分的调查研究第46-50页
   ·研究目的第46页
   ·研究工具、对象第46页
   ·统计结果第46-50页
Ⅲ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量表的编制第50-65页
 1 研究目的第50页
 2 研究对象第50页
 3 研究材料第50页
 4 研究程序第50-51页
 5 结果与分析第51-62页
   ·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第51-53页
   ·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第53-57页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57-60页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60-62页
 6 讨论第62-64页
   ·关于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的结构第62-64页
   ·关于问卷的测量指标第64页
 7 小结第64-65页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具有多维层次结构第64页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结构是一个三因素模型第64页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第64-65页
Ⅳ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发展水平和特点第65-86页
 1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第65-79页
   ·研究目的第65页
   ·研究对象第65页
   ·研究材料第65页
   ·研究程序第65-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4页
   ·讨论第74-78页
   ·小结第78-79页
 2 军—地大学生生活目标价值观的比较第79-86页
   ·研究目的第79页
   ·研究对象第79页
   ·测量工具第79页
   ·施测过程第79-80页
   ·数据的统计分析第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小结与建议第84-86页
Ⅴ 影响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相关因素第86-112页
 1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与个性特征的关系第86-92页
   ·研究目的第86页
   ·研究对象第86页
   ·研究材料第86-87页
   ·研究程序第87页
   ·结果与分析第87-90页
   ·讨论第90页
   ·小结第90-92页
 2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第92-97页
   ·研究目的第92页
   ·研究对象第92页
   ·研究材料第92-93页
   ·研究程序第93页
   ·结果与分析第93-95页
   ·讨论第95-96页
   ·小结第96-97页
 3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第97-101页
   ·研究目的第97页
   ·研究对象第97页
   ·研究材料第97-98页
   ·研究程序第98页
   ·结果与分析第98-100页
   ·讨论第100页
   ·小结第100-101页
 4 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第101-106页
   ·研究目的第101页
   ·研究对象第101页
   ·研究材料第101-102页
   ·研究程序第102页
   ·结果与分析第102-104页
   ·讨论第104-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5 影响青年军人生活目标价值观因素的相关模型第106-112页
   ·研究目的第106页
   ·研究对象第106页
   ·研究材料第106页
   ·研究程序第106-107页
   ·结果与分析第107-110页
   ·讨论第110-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Ⅵ 总讨论与总结论第112-123页
 1 总讨论第112-121页
   ·本研究的价值所在第112-113页
   ·本研究的方法学思考第113-115页
   ·本研究的内容体系建构第115-119页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19-120页
   ·本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20-121页
 2 总结论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9页
附录第129-149页
后记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重复抵押中抵押权的行使
下一篇:自然债务的伦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