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调解复兴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人民调解的基本情况 | 第8-22页 |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历史渊源 | 第8-9页 |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发展、衰落与复兴 | 第9-16页 |
一、人民调解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 | 第10-15页 |
三、人民调解的复兴动向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人民调解的优点及缺陷 | 第16-22页 |
一、人民调解的优点 | 第16-19页 |
二、人民调解的缺陷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人民调解的价值分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促进法治秩序的实现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效益价值 | 第24-26页 |
第三节 人民调解的自治功能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人民调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 第29-51页 |
第一节 人民调解复兴的社会条件 | 第29-38页 |
一、对司法困境的反思及对法治理解的加深 | 第30-33页 |
二、法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 第33-35页 |
三、政治民主改革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 第35-37页 |
四、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理论支持 | 第38-51页 |
一、法律多元理论的支持 | 第38-41页 |
二、法律经济学理论的支持 | 第41-51页 |
第四章 实现人民调解复兴的建议 | 第51-61页 |
第一节 保障人民调解的私力性 | 第51-52页 |
一、保障私力性的原因 | 第51页 |
二、如何保障和发展私力性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加强人民调解的公力性 | 第52-59页 |
一、加强公力性的原因 | 第52-53页 |
二、人民调解的适度规范化 | 第53-59页 |
第三节 鼓励当事人进行人民调解的措施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