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33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现状 | 第8-2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21页 |
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一、指导思想 | 第21-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26-30页 |
第四节 论文框架和主要创新 | 第30-33页 |
一、论文框架 | 第30-31页 |
二、主要创新 | 第31-33页 |
第一章 中国与东盟建构共同利益的基本进程 | 第33-52页 |
第一节 东盟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 第33-42页 |
一、东盟的成立与发展 | 第33-36页 |
二、东盟的成就 | 第36-39页 |
三、东盟发展的基本特点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冷战时期中国与东盟共同利益的建构 | 第42-47页 |
一、没有共同利益阶段——自东盟成立至70年代初 | 第43页 |
二、开始建构共同利益阶段——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 第43-45页 |
三、共同利益逐步增多阶段——70年代末至冷战结束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共同利益的建构 | 第47-50页 |
一、第一个阶段:冷战结束至金融危机爆发 | 第47-48页 |
二、第二个阶段:金融危机后至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合作友好条约》 | 第48-49页 |
三、第三个阶段:2003年底至今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二章 中国与东盟建构共同利益的背景分析 | 第52-73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的嬗变 | 第52-57页 |
一、时代主题的变更 | 第52-53页 |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第53-54页 |
三、区域一体化的兴起 | 第54-57页 |
第二节 国际和地区战略格局的演进 | 第57-61页 |
一、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 第57-58页 |
二、冷战后国际和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 | 第58-60页 |
三、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对东盟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 | 第60-61页 |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各自对外政策的调整演变 | 第61-71页 |
一、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政策 | 第61-65页 |
二、冷战后中国的对外政策 | 第65-69页 |
三、东盟成立以来对外政策的变化与调整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建构共同利益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 第73-93页 |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建构共同利益的现实意义 | 第73-78页 |
一、共享经贸合作的成果 | 第73-75页 |
二、地区稳定的积极作用 | 第75-77页 |
三、对地区合作的示范与推动 | 第77-78页 |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建构共同利益的理论意义 | 第78-93页 |
一、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解释 | 第78-83页 |
二、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渊源和外交实践 | 第83-89页 |
三、共同利益与和谐世界 | 第89-93页 |
第四章 对未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 第93-104页 |
第一节 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中美关系因素 | 第93-97页 |
一、中美关系在东南亚的状况 | 第93-94页 |
二、东盟对中美在安全上的需要和态度 | 第94-95页 |
三、东盟在中美关系中的角色和影响 | 第95-97页 |
第二节 继续致力于共同利益的建构 | 第97-100页 |
一、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 | 第97-98页 |
二、不断加深政治互信 | 第98-99页 |
三、努力推进安全合作 | 第99-100页 |
第三节 关于中国发展与东盟关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 第100-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结语: 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结论和理论思考 | 第104-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后记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