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香稻遗传多样性与香味基因定位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37页
   ·香稻的重要性第13-14页
   ·香稻的研究进展第14-23页
     ·香稻的发展简况第14-15页
     ·香稻的营养第15-16页
     ·香稻的文化第16页
     ·香味的类型及化学成分第16-18页
     ·香味的鉴定方法第18页
     ·香稻的栽培与香味的表达第18-20页
     ·香味的遗传第20页
     ·香稻的种质资源第20-22页
     ·香味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定位第22-23页
   ·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第23-27页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23-24页
     ·遗传多样性的利用第24-25页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第25-27页
       ·形态学标记第25页
       ·细胞学标记第25-26页
       ·生化标记第26页
       ·分子标记第26-27页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第27-33页
     ·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特点第27-29页
       ·RFLP标记第27-28页
       ·RAPD标记第28页
       ·SSR标记第28页
       ·AFLP标记第28-29页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应用第29-33页
       ·基因定位第30页
       ·多态性分析第30-31页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第31页
       ·种质、品种鉴定及分类第31-32页
       ·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第32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32-33页
   ·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第33-35页
     ·核心种质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第33-34页
     ·核心种质构建步骤和方法第34-35页
     ·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检验与评价第3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试验研究材料第37页
   ·主要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第37页
   ·试验方法第37-41页
     ·试验材料的种植与取样第37页
     ·水稻叶片DNA提取第37页
     ·SSR引物的合成与选择第37-39页
     ·PCR扩增反应第39页
     ·电泳和染色第39页
     ·水稻香味基因的定位第39-40页
       ·BSA作图群体构建第39页
       ·香味鉴定第39页
       ·香味基因的标记定位第39-40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的 SSR引物选择第40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第40-41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1-42页
     ·遗传多样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1页
     ·遗传多样性的评价第41页
     ·香味基因定位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1-4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2-59页
   ·水稻香味基因的初步定位第42-44页
     ·香稻 UPRB45香味基因的遗传分析第42页
     ·香稻 UPRB45香味基因定位第42-44页
       ·香味池与非香味池的建立第42页
       ·多态性 SSR引物的筛选第42页
       ·香稻UPRB45”香味基因定位第42-44页
   ·香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4-49页
     ·香稻材料的SSR分析第44页
     ·聚类分析第44页
     ·不同组内平均遗传距离分析第44-46页
     ·南亚香稻与广西种植香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46-49页
       ·多态位点数及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比较第46-49页
       ·多态信息含量(PIC)比较第49页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比较第49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第49-54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建成及聚类第50-51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的分子评价第51-54页
   ·香稻第8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4-59页
     ·香稻与非香稻的等位基因分析第54页
     ·香稻第8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第54-56页
     ·香稻的居群聚类分析第56-59页
第四章 讨论第59-65页
   ·水稻香味基因的遗传与育种第59-60页
   ·水稻香味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定位第60-61页
     ·香味基因的分子辅助选择第60页
     ·香味基因的定位与香稻育种第60-61页
   ·南亚香稻的遗传多样性与应用第61-62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思路及策略第62-65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原群体的选择第62-63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取样比例第63页
     ·香稻育种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第63-64页
     ·建立核心种质数据库的必要性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附录第78-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对绩效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