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电厂300MW机组除灰系统技术改造与试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气力除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9-11页 |
| ·气力除灰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气力除灰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气力输送在火电厂除灰系统的应用 | 第12-31页 |
| ·气力输送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第12-15页 |
| ·气固两相流的输送原理 | 第12-13页 |
| ·气力输送的特点 | 第13-15页 |
| ·气固两相流动阻力特性 | 第15-22页 |
| ·输灰管中颗粒群运动方程 | 第15-17页 |
| ·悬浮式气固两相流的压力损失 | 第17-20页 |
| ·气力输送管道的经济风速 | 第20-22页 |
| ·气力输送在火电厂除灰系统的应用型式 | 第22-29页 |
| ·大仓泵正压气力除灰系统 | 第22-24页 |
| ·大仓泵正压气力除灰系统 | 第22-23页 |
| ·系统特点 | 第23-24页 |
| ·小仓泵正压气力除灰系统 | 第24-26页 |
| ·小仓泵正压气力除灰系统 | 第24页 |
| ·小仓泵正压气力输送机理 | 第24-25页 |
| ·系统特点 | 第25-26页 |
| ·微正压气力输灰系统 | 第26-27页 |
| ·微正压气力除灰系统 | 第26-27页 |
| ·系统特点 | 第27页 |
| ·负压气力除灰系统 | 第27-29页 |
| ·负压气力除灰系统 | 第27-28页 |
| ·系统特点 | 第28-29页 |
| ·负压-正压联合气力除灰系统 | 第29页 |
| ·气力输送方式比较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除灰系统改造方案的总体设计与实施 | 第31-60页 |
| ·原除灰系统及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 ·水除灰系统存以下问题 | 第31-32页 |
| ·原干除灰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除灰系统改造方案的总体设计 | 第33-56页 |
| ·设计方案的提出 | 第33-34页 |
| ·原始资料 | 第34-37页 |
| ·锅炉及电除尘设备情况 | 第34页 |
| ·锅炉燃煤资料 | 第34页 |
| ·灰渣特性 | 第34-35页 |
| ·排灰、排渣量资料 | 第35-36页 |
| ·相关参数 | 第36-37页 |
| ·设计依据 | 第37页 |
| ·改造方案概述 | 第37-38页 |
| ·工艺流程 | 第38页 |
| ·改造方案示意图 | 第38-39页 |
| ·工程设计方案及设备 | 第39-56页 |
| ·仓泵及输送管道方案 | 第39-47页 |
| ·分选系统 | 第47-48页 |
| ·控制系统及仪表 | 第48-56页 |
| ·改造方案的实施 | 第56-59页 |
| ·干灰输送工程的实施 | 第56-57页 |
| ·粉煤灰分选工程的实施 | 第57-59页 |
| ·改造方案的技术特点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除灰改造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 | 第60-79页 |
| ·控制系统 | 第60-68页 |
| ·主要组成 | 第60页 |
| ·监控画面简介 | 第60-65页 |
| ·仓泵主监控画面简介 | 第60-61页 |
| ·分选粗灰库下仓泵监视图简介 | 第61页 |
| ·省煤器仓泵监视图简介 | 第61-62页 |
| ·参数设置画面 | 第62-65页 |
| ·历史数据查询 | 第65页 |
| ·报警信息 | 第65-66页 |
| ·报警信息的查询 | 第65页 |
| ·故障报警的处理方法 | 第65-66页 |
| ·压力曲线图 | 第66-67页 |
| ·防堵及排堵系统简介 | 第67-68页 |
| ·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 第68-75页 |
| ·运行试验结果 | 第75-77页 |
| ·除灰系统改造效益分析 | 第77-79页 |
| ·经济效益 | 第77页 |
| ·环保与社会效益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4-85页 |
| 详细摘要 | 第8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