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本文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本文写作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0-12页 |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楚顷襄王其事 | 第13-22页 |
一、为太子之时(公元前303年—公元前298年) | 第13-16页 |
二、即位以后、郢都沦陷之前(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78年) | 第16-19页 |
三、郢都沦陷以后(公元前278年—公元前263年)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楚顷襄王个性分析 | 第22-28页 |
一、处事率性 考虑欠周 | 第22-23页 |
二、得过且过 安于现状 | 第23-25页 |
三、权衡形势 纳谏改过 | 第25-28页 |
第三部分 楚顷襄王的能力分析 | 第28-36页 |
一、治国能力 | 第28-31页 |
二、军事外交能力 | 第31-33页 |
三、三位君主能力不同的原因 | 第33-36页 |
第四部分 楚顷襄王的功过分析 | 第36-47页 |
一、任用子兰 | 第36-37页 |
二、耽于安乐 | 第37页 |
三、长于辞赋 | 第37-38页 |
四、丢失郢都 | 第38-45页 |
五、保国于陈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资料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