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纠纷调解的实践逻辑:政治、道德与社会治理--安徽S村纠纷调解的个案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一、引论 | 第7-11页 |
(一) 研究的问题 | 第7-9页 |
(二) 研究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二、研究回顾与学术批判 | 第11-18页 |
(一) 调解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1-14页 |
(二) 调解的两种争论以及三种研究取向 | 第14-15页 |
(三) 调解研究的学术批判 | 第15-18页 |
三、案例呈现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案例呈现与相关性背景 | 第18-19页 |
(二)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道德、利益、政治博弈:乡村调解是如何实践的 | 第20-45页 |
(一) 舆论渲染:从问题到问题化 | 第20-22页 |
(二) 调查摸底:事实澄清和问题集中化 | 第22-23页 |
(三) 组建调解委员会:建立调解的正式组织机构 | 第23-25页 |
(四) 调解的场景与过程 | 第25-43页 |
(五) 余波 | 第43页 |
(六) 小结:调解中的道德、法律、与利益 | 第43-45页 |
五、结论 | 第45-49页 |
(一) 税费改革背景下的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 | 第45-46页 |
(二) 调解中的权力边界与权力网络 | 第46-47页 |
(三) 调解的社会认同与法律性意识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中文摘要 | 第55-58页 |
ABSTRACT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