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榆林市生态足迹与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生态足迹研究第9-11页
     ·生态脆弱性研究第11-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22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16-19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19页
   ·生态环境概况第19-22页
第三章 榆林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第22-45页
   ·生态足迹基本理论第22-25页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第22-24页
     ·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假设第24页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与步骤第24-25页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方法第25-26页
     ·基于省公顷的本地生态足迹第25-26页
     ·省公顷模型中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确定第26页
   ·榆林市1998-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第26-34页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6-30页
     ·历年生态足迹的计算第30-33页
     ·历年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第33-34页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第34-42页
     ·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第34-36页
     ·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第36-37页
     ·生态赤字/盈余分析第37-39页
     ·生态压力指数分析第39-40页
     ·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第40-41页
     ·生态足迹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第41-42页
   ·2008 年榆林市生态足迹空间差异分析第42-45页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第42-43页
     ·生态赤字/盈余与生态压力分析第43-45页
第四章 榆林市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第45-60页
   ·生态脆弱性评价基本理论第45-47页
     ·生态脆弱性的概念及内涵第45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成因及特征第45-47页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第47页
   ·榆林市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第47-51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7-50页
     ·数据处理第50-51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1页
     ·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的选取第51页
   ·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第51-60页
     ·1998-2008年榆林市生态脆弱性时间分异特征第51-54页
     ·榆林市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第54-60页
第五章 榆林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措施建议第60-64页
   ·生态足迹与生态脆弱性综合分析第60页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60-64页
     ·缓解生态赤字,提高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第61-62页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恢复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4-66页
   ·结论第64-65页
   ·讨论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3-74页
 1.发表论文第73页
 2.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公众环境行为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矿难的政府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