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火箭火控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多管火箭系统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国外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美国M270式火箭炮 | 第11-12页 |
·俄“龙卷风”式火箭炮 | 第12页 |
·德国拉尔斯火箭炮 | 第12页 |
·法国哈法勒火箭炮 | 第12页 |
·国内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2 火控系统总体方案及功能要求 | 第14-22页 |
·火控系统组成及功能 | 第14-15页 |
·总体功能要求及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 第15-22页 |
·总体要求 | 第15-17页 |
·地面发射控制系统要求 | 第17-18页 |
·炮长显示器要求 | 第18页 |
·地面发射控制系统主要信号特征要求 | 第18-19页 |
·火控系统软件参数使用取值范围要求 | 第19-20页 |
·火控系统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 第20-22页 |
3 火控系统弹道解算模型 | 第22-34页 |
·坐标系 | 第22-24页 |
·地面坐标系o-xyz | 第22页 |
·基准坐标系o-x_1y_1z_1 | 第22-23页 |
·弹道坐标系o-x_2y_2z_2 | 第23页 |
·弹轴坐标系o-ξηζ | 第23页 |
·弹体坐标系o-ξη_1ζ_1 | 第23-24页 |
·弹轴坐标系和弹道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 第24页 |
·火箭运动微分方程 | 第24-34页 |
·滑轨段运动微分方程 | 第24-27页 |
·约束期 | 第24-25页 |
·半约束期 | 第25页 |
·控制系统在半约束期内启控时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25-27页 |
·控制段运动微分方程 | 第27-28页 |
·主动段运动微分方程 | 第28-29页 |
·加速度计感知的速度—视速度的表达式 | 第28-29页 |
·火箭主动段运动微分方程 | 第29页 |
·被动段火箭弹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29-30页 |
·分离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30-32页 |
·降落伞未张开时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30-31页 |
·降落伞张开时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31-32页 |
·子弹弹道的计算 | 第32-34页 |
4 自动操瞄精度分析 | 第34-46页 |
·有关参数及状态方程 | 第34-36页 |
·三个坐标系 | 第34-35页 |
·坐标系转换的状态方程 | 第35-36页 |
·影响自动操瞄调炮精度的误差源分析 | 第36-39页 |
·姿态角传感器误差 | 第36-37页 |
·火箭炮耳轴与起落架平面不平行 | 第37页 |
·火箭炮方向机齿轮齿弧不共面以及车体弹性变形 | 第37-38页 |
·随动系统调炮到位误差 | 第38页 |
·定位定向导航系统寻北误差 | 第38页 |
·自动操瞄调炮误差综合 | 第38-39页 |
·自动操瞄控制方案 | 第39-46页 |
·自动操瞄控制方案介绍 | 第39-40页 |
·调炮误差分析 | 第40-42页 |
·实际测量数据 | 第42-46页 |
5 火控系统工作方式设计 | 第46-54页 |
·火控系统接口关系 | 第46页 |
·火控系统工作方式 | 第46-48页 |
·火控系统工作流程 | 第48页 |
·火控系统发控时序设计 | 第48-54页 |
·发射间隔和发射顺序 | 第48-52页 |
·发射时序 | 第52-54页 |
6 大地坐标转换 | 第54-5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4页 |
·坐标转换编程计算 | 第54-58页 |
·高斯投影正算公式 | 第54-56页 |
·高斯投影反算公式 | 第56-5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本文总结 | 第58页 |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