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活化法制备石油焦基活性炭及活化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活性炭的基本特征 | 第13-17页 |
·活性炭的结构 | 第13-14页 |
·活性炭的表面性质 | 第14-16页 |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 第16-17页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17-20页 |
·原料 | 第17-18页 |
·炭化 | 第18页 |
·活化 | 第18-19页 |
·石油焦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工艺 | 第19-20页 |
·活化成孔机理 | 第20-23页 |
·物理活化 | 第20-21页 |
·化学活化 | 第21-23页 |
·影响活性炭孔结构的因素 | 第23-26页 |
·原料的影响 | 第23-24页 |
·活化剂的影响 | 第24-25页 |
·活化工艺条件的影响 | 第25-26页 |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应用前景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7-29页 |
2 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 | 第29-37页 |
·实验 | 第29-31页 |
·石油焦 | 第29页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29-31页 |
·活性炭的表征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碱焦混合方式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原料粒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活化载气流速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溶剂浸泡活化产物对其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3-34页 |
·干燥过程中升温速率对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石油焦预炭化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37-50页 |
·实验 | 第37-38页 |
·石油焦预炭化处理 | 第37页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37页 |
·石油焦及活性炭的表征 | 第37-38页 |
·高温预炭化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38-45页 |
·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TG-DTG分析 | 第39-40页 |
·FTIR分析 | 第40-41页 |
·XRD分析 | 第41-43页 |
·活性炭的孔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低温预炭化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45-48页 |
·活性炭的孔结构 | 第45-47页 |
·较低温热处理对石油焦表面及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石油焦预氧化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50-69页 |
·实验 | 第50-52页 |
·石油焦的预氧化处理 | 第50-51页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51页 |
·石油焦及活性炭的表征 | 第51-52页 |
·空气预氧化 | 第52-56页 |
·氧化温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页 |
·氧化时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空气氧化对石油焦性质的影响 | 第53-54页 |
·空气氧化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 | 第54-56页 |
·HNO_3溶液氧化 | 第56-59页 |
·HNO_3溶液浓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56页 |
·HNO_3氧化对石油焦性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HNO_3氧化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 | 第58-59页 |
·H_2O_2溶液氧化 | 第59-66页 |
·H_2O_2溶液浓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59页 |
·氧化处理预炭化石油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H_2O_2氧化对石油焦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61-62页 |
·H_2O_2氧化对石油焦及活性炭微晶结构的影响 | 第62-64页 |
·H_2O_2氧化对活化尾气组成的影响 | 第64-66页 |
·氧化活化机理讨论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化学活化机理研究 | 第69-98页 |
·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69-72页 |
·活化升温过程中产生水的量 | 第69-70页 |
·活化恒温过程中加水的影响 | 第70-71页 |
·活化后加水的影响 | 第71-72页 |
·活化温度对活化的影响 | 第72-81页 |
·实验 | 第72页 |
·活化过程中氢气和甲烷的生成 | 第72-74页 |
·活化过程中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变化 | 第74-77页 |
·活化过程中钾及其化合物的变化 | 第77-78页 |
·活化过程中微晶结构变化 | 第78-80页 |
·活化过程中表面官能团变化 | 第80-81页 |
·K_2CO_3的活化作用 | 第81-88页 |
·实验 | 第81-82页 |
·不同的原料对K_2CO_3活化的影响 | 第82-83页 |
·不同的混合方式对K_2CO_3活化的影响 | 第83页 |
·K_2CO_3活化的尾气分析 | 第83-85页 |
·K_2CO_3活化的XRD分析 | 第85-87页 |
·K_2CO_3活化的孔结构分析 | 第87-88页 |
·K的活化作用 | 第88-93页 |
·实验 | 第88-90页 |
·活化过程中产生K量的计算 | 第90-91页 |
·活化过程中产生K的活化作用 | 第91-93页 |
·活化机理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6 一步法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 第98-107页 |
·实验 | 第98页 |
·碱焦不同混合方式比较 | 第98-99页 |
·影响活化效果的因素 | 第99-104页 |
·活化时间对活化的影响 | 第99-102页 |
·活化温度对活化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原料粒度对活化的影响 | 第104页 |
·一步法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工艺的提出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7 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初步应用 | 第107-115页 |
·作为柴油加氢脱硫的催化剂载体 | 第107-111页 |
·实验 | 第107-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1页 |
·作为储能材料的初步应用 | 第111-114页 |
·实验 | 第11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17-118页 |
进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9页 |
附录A t-plot法与MP法计算孔结构 | 第129-132页 |
附录B 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能的计算方法 | 第132-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