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技资源汇集模型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来源与意义 | 第9页 |
| ·资源汇集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际网络科技资源管理现状 | 第10-12页 |
| ·美国网络科技资源管理现状 | 第10-11页 |
| ·欧盟国家网络科技资源管理现状 | 第11页 |
| ·其他国家网络科技资源管理现状 | 第11-12页 |
| ·中国网络科技资源管理情况 | 第12页 |
| ·中国网络科技资源管理现状 | 第12页 |
| ·中国网络科技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 2 资源汇集技术概述 | 第14-19页 |
| ·异构数据 | 第14-15页 |
| ·开发方法 | 第15-16页 |
| ·物化方法 | 第15页 |
| ·虚拟方法 | 第15-16页 |
| ·逻辑框架 | 第16-18页 |
| ·LAV | 第17页 |
| ·GAV | 第17-18页 |
| ·半结构化数据的抽取 | 第18-19页 |
| 3 资源汇集模型的建立 | 第19-33页 |
| ·主动获取 | 第20-21页 |
| ·异构数据库集成 | 第21-28页 |
| ·业务流程 | 第22-23页 |
| ·异构数据库的识别 | 第23-25页 |
| ·元数据定制 | 第25页 |
| ·数据封装 | 第25-27页 |
| ·映射关系 | 第27-28页 |
| ·目录数据 | 第28-30页 |
| ·未分类数据的表示 | 第28-29页 |
| ·标准分类目录数据的表示 | 第29页 |
| ·目录数据的生成与服务提供 | 第29-30页 |
| ·目录融合 | 第30-33页 |
| ·准备阶段 | 第31-32页 |
| ·定制阶段 | 第32页 |
| ·保存阶段 | 第32-33页 |
| 4 相关标准规范原型的提取 | 第33-49页 |
| ·元数据规范 | 第33-37页 |
| ·范围 | 第33页 |
| ·术语与定义 | 第33-35页 |
| ·元数据与网络科技资源的关系 | 第35页 |
| ·元数据提取分析的标准过程 | 第35-36页 |
| ·元数据接口描述 | 第36-37页 |
| ·目录生成及服务规范 | 第37-43页 |
| ·范围 | 第37页 |
| ·术语与定义 | 第37-38页 |
| ·应用原则 | 第38-39页 |
| ·设计原则 | 第39-40页 |
| ·分类体系 | 第40-42页 |
| ·参考模型框架 | 第42-43页 |
| ·应用说明 | 第43页 |
| ·资源汇集规范 | 第43-47页 |
| ·范围 | 第43页 |
| ·术语与定义 | 第43-44页 |
| ·资源汇集内容 | 第44-45页 |
| ·资源汇集手续流程 | 第45-46页 |
| ·数据源连接配置 | 第46-47页 |
| ·运行服务规范 | 第47-49页 |
| ·范围 | 第47-48页 |
| ·运行服务总则 | 第48页 |
| ·运行安全 | 第48页 |
| ·事故防范 | 第48-49页 |
| 5 资源汇集模型的应用 | 第49-58页 |
| ·资源汇交系统的设计 | 第49-51页 |
| ·总体设计 | 第49-50页 |
| ·体系结构 | 第50-51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51-52页 |
| ·资源汇交系统运行结果 | 第52-58页 |
| ·数据采集 | 第52-54页 |
| ·数据提交 | 第54-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