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20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2-13页 |
·理论价值 | 第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8页 |
·国内外有关煤炭产业发展的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状况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体思路 | 第19页 |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20-27页 |
·煤炭产业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20-23页 |
·煤炭产业 | 第20页 |
·煤炭产业的性质 | 第20-21页 |
·煤炭产业的地位 | 第21-23页 |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23-25页 |
·低碳经济 | 第23-24页 |
·低碳经济的特征 | 第24页 |
·低碳经济的要素 | 第24-25页 |
·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概念及其界定 | 第25-27页 |
·煤炭产业低碳发展 | 第25-26页 |
·煤炭产业低碳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26页 |
·煤炭产业低碳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第26-27页 |
3 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有关理论概述 | 第27-33页 |
·关于能源经济增长理论 | 第27-29页 |
·对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 | 第27-28页 |
·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第28页 |
·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依赖 | 第28-29页 |
·关于产业发展理论 | 第29-31页 |
·产业链理论 | 第29页 |
·产业集聚理论 | 第29-30页 |
·产业融合理论 | 第30-31页 |
·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1-33页 |
·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31-32页 |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 | 第32-33页 |
4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33-38页 |
·山西煤炭资源的状况 | 第33-34页 |
·山西的煤炭资源储量 | 第33-34页 |
·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 第34页 |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34-36页 |
·煤炭产品单一,综合利用程度低 | 第34-35页 |
·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发展水平低 | 第35页 |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 第35-36页 |
·煤炭产业的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影响后续发展 | 第36页 |
·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 第36-38页 |
·煤炭开采造成土地塌陷,地质灾害严重 | 第36-37页 |
·煤炭开采造成水污染严重,供水紧张 | 第37页 |
·煤炭加工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空气质量 | 第37页 |
·煤炭开采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恶化矿区环境 | 第37-38页 |
5 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8-43页 |
·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 第38-41页 |
·资源压力决定了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必然性 | 第38-39页 |
·传统的高碳发展模式决定了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紧迫性 | 第39-41页 |
·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决定了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系统性 | 第41页 |
·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3页 |
·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产业集中化优势 | 第41-42页 |
·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产业链优势 | 第42页 |
·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优势 | 第42-43页 |
6 国外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山西的启示 | 第43-48页 |
·国外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43-47页 |
·美国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43-45页 |
·澳大利亚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45-46页 |
·德国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46-47页 |
·国外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经验对山西的启示 | 第47-48页 |
7 关于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 第48-57页 |
·树立全民低碳理念 | 第48-49页 |
·充分利用媒体,多渠道宣传低碳知识 | 第48-49页 |
·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多领域普及低碳理念 | 第49页 |
·加快制定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总体规划 | 第49-50页 |
·拟定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 | 第49页 |
·明确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 第49-50页 |
·确定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50页 |
·建立山西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出台地方性环保法规 | 第50-51页 |
·完善税收优惠 | 第51页 |
·颁布资金保障条例 | 第51页 |
·建立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创新机制 | 第51-53页 |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低碳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建立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 | 第52页 |
·合理规划,加大示范试点的推动和辐射作用 | 第52页 |
·加强政府引导,探索形成碳交易机制 | 第52-53页 |
·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 第53-54页 |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 第53页 |
·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 第53-54页 |
·实行煤炭企业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 第54页 |
·创建煤炭产业低碳技术的支撑体系 | 第54-55页 |
·加大煤炭产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 | 第54页 |
·构建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推动煤炭企业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 第55页 |
·培养低碳人才,加快形成配套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 第55-56页 |
·树立低碳人才观念,确定低碳人才工作的重要地位 | 第55页 |
·抓好制度创新,形成良好的低碳人才发展环境 | 第55-56页 |
·提高低碳人才管理水平,创建学习型团队 | 第56页 |
·加强对外交流,开展煤炭产业低碳发展区域间合作 | 第56-57页 |
·加强低碳技术的交流,建立低碳经济项目合作 | 第56页 |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为全方位洽谈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 第56-57页 |
8 结论 | 第57-58页 |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57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