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整装油藏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前言第9-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流线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第10-13页
     ·流线数值模拟技术理论第10-12页
     ·国内外流线技术发展历程第12-13页
   ·水驱油藏优势通道问题研究第13-16页
     ·油藏流场介绍第14页
     ·大孔道研究的发展历程第14-15页
     ·优势通道与优势流场第15-16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主要创新点第17页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精细三维流线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第19-32页
   ·流线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9-22页
   ·流线数值模拟方法的步骤第22-23页
   ·IMPES 方法第23-28页
     ·压力方程的求解第27页
     ·饱和度场的求解第27-28页
   ·速度场的求取第28页
   ·流线追踪第28-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优势通道的形成机理及其对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第32-47页
   ·优势通道的形成与机理研究第32-34页
   ·优势通道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第34-46页
     ·平面上优势通道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第34-43页
     ·纵向上优势通道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油藏流场评价体系的建立第47-63页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47-53页
     ·指标的筛选原则第47页
     ·指标的综合筛选第47-53页
   ·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第53-58页
     ·权重系数的选择第53-55页
     ·隶属函数的选取第55-56页
     ·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第56-58页
   ·油藏流场强度的确定第58-62页
     ·油藏流场的层次结构第58页
     ·静态流场强度第58-59页
     ·动态流场强度第59-61页
     ·总流场强度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埕东油田东区馆上段试验区流场强度评价研究第63-87页
   ·埕东东区馆上段试验区地质概况第63页
     ·沉积微相特征第63页
     ·岩相特征第63页
     ·流体性质第63页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第63-67页
     ·静态地质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流体模型建立第65-67页
     ·动态模型的建立第67页
   ·试验区水驱开发现状及历史拟合第67-72页
     ·试验区的开采状况第67页
     ·试验区历史拟合第67-72页
   ·试验区流场强度评价研究第72-86页
     ·各层系静态指标分析与汇总第72-76页
     ·各层系动态指标分析与汇总第76-81页
     ·总流场强度汇总与分级第81-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第87-103页
   ·埕东东区优势流场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87-90页
     ·优势流场与平面剩余油分布研究第87-89页
     ·优势流场与纵向剩余油分布研究第89-90页
   ·油藏流场重整原则第90-91页
   ·油藏流场重整方案设计及优化第91-99页
     ·流场重整方案经济评价第91-92页
     ·流场重整方案设计第92-99页
   ·重整后流场分布第99-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联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天然气水合物藏物性参数及注热开采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