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前言 | 第7页 |
| ·晶界结构理论 | 第7-8页 |
| ·低∑重位点阵晶界的结构及特性 | 第8-12页 |
| ·重位点阵晶界的概念 | 第8页 |
| ·低∑重位点阵的晶界性能 | 第8-12页 |
| ·晶界特征分布优化 | 第12-15页 |
| ·晶界工程的起源及定义 | 第12-13页 |
| ·晶界工程的分类 | 第13-14页 |
| ·晶界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 第15-18页 |
| ·EBSD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 ·EBSD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 ·EBSD样品的制备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固溶和预时效对再结晶态Pb 合金冷轧退火后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第19-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 ·固溶和预时效 | 第19-21页 |
| ·冷轧变形 | 第21-22页 |
| ·再结晶退火 | 第22页 |
| ·EBSD样品制备 | 第22-23页 |
| ·EBSD测试 | 第23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固溶和预时效对铸态Pb 合金冷轧退火后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 | 第31-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固溶和预时效 | 第31-32页 |
| ·冷轧变形和退火处理 | 第32页 |
| ·EBSD测试 | 第32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 ·固溶和预时效对冷轧后短时退火低∑CSL晶界比例的影响 | 第33页 |
| ·固溶态样品在冷轧后的退火过程中低∑CSL晶界比例的变化 | 第33-35页 |
| ·时效态样品在冷轧后的退火过程中低∑CSL晶界比例的变化 | 第35-36页 |
| ·过时效态样品在冷轧后的退火过程中低∑CSL晶界比例的变化 | 第36-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铸态、再结晶态和GBCD 优化态Pb 合金的晶界腐蚀性能 | 第42-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 ·实验结果以讨论 | 第43-46页 |
| ·腐蚀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3-45页 |
| ·晶界腐蚀模型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基于退火孪晶的GBCD 优化微观机制探讨 | 第47-51页 |
| ·∑3 再激发模型 | 第47-48页 |
| ·高∑-CSL晶界分解反应模型 | 第48-49页 |
| ·非共格∑3 晶界迁移反应模型 | 第49-50页 |
| ·基于退火孪晶的GBCD优化微观机制探讨 | 第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